文/黄强 张克 保华
李延禄( 1895.4.1~1985.6.18)祖籍山东省平度,1895年4月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县。1914年入吉林工厂学徒,一年后因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被厂主除名。后投军东北军延吉第九巡防营,很快提升为排长、营司务长。1920年巡防营编入吉林省防军第十三混成旅,他先后任营司务长和骑兵连长。1921年因保护朝鲜革命者入狱,1925年任各龙县警察局巡官,1928年重回第十三混成旅,又因为参加反日斗争被开除军籍。这时,他已由革命的同情者成长为革命战士,并在延吉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延禄受地方党组织派遣到爱国武装吉林救国军工作,被任命为参谋长兼任补充团团长。1932年1、2月间,他率部攻克敦化、额穆、蛟河3座县城,日寇惊恐万分,急调天野旅团大部和上田支队围剿吉林救国军。在李延禄、孟泾清等共产党人的坚持下,吉林救国军总指挥王德林同意李延禄率补充团在镜泊湖湖南山区伏击日寇。
1932年3月初,李延禄和孟泾清选择牡丹江流入镜泊湖大河口西岸的小西岭一带高地,作为伏击进犯日寇的阵地。阵地下面的牡丹江西岸,是牡丹江与镜泊湖冰封季节从敦化去宁安的必经之地。总指挥王德林把救国军库存的全部手榴弹拨给了补充团。3月13日午夜,日军来到大河口。李延禄一声枪响,700勇士一跃而起,手榴弹纷纷下落,在曰军中爆炸。战斗进行了数小时,补充团勇士们打退了日军数次进攻,大河口北侧江边到处是敌兵尸体和伤员。战后,救国军得到了两干支好枪和一千五百支损坏的枪支,日寇在牡丹江大河口遭受了重大伤亡。接着,李延禄又命参谋李延平、共产党员崔永贤率领矿工营,在南湖头松乙沟火烧北上的日军,取得第二次胜利。日军从火网里逃出后向东京城、宁安方向逃窜,途中又遭到民众武装多次袭击。3月22日凌晨,这支残敌在向中东铁路海林车站逃窜途中,在宁安城西关家小铺又遭到东北军六六O团八连阻击,被打死百余人,逃到海林车站的仅有三百残兵。李延禄联系宁安抗日武装刘万奎部在山市的驻军,要他们阻击逃敌。同时通知在亚布力的共产党员李延青(李延禄的堂弟),带领铁路工人游击队在中东铁路高岭子车站颠覆日寇军车。3月26日,李延青得到日军从山市出发的情报,他们在高岭子车站西侧起掉一节铁轨的道钉,做好埋伏。次日晨,日军军车出轨翻车,游击队员猛烈射击,敌人伤亡二百余人,逃窜的日军不足百人。至此,镜泊湖连环战胜利结束。从1932年3月13日到3月27日连续进行了数次伏击战,使日寇遭到“九一八”事变以来第一次重创,即镜泊湖连环战。
1932年秋季,随着李杜、王德林率吉林自卫军和吉林救国军主力退入苏联,丁超率护路军投降日寇,吉林东部地区(今黑龙江省松花江以东)被日寇占领。日本向国际宣称,中国的东北已无战事,满洲人(中国东北人)欢迎日伪统治,王道乐土即将实现。幻想通过国联制裁日本的蒋介石政府,请求国联组织调查团来华调查事变真相。英、美等国控制的国联为维持各国在华均势,于1932年1月21日成立了以李顿为团长,美国麦考益、法国克劳德、德国希尼、意大利马柯迪(即阿尔德罗万迪一马雷斯科蒂)为成员,中国顾维钧、日本吉田为顾问的调查团。调查团将要到东北实地调查。
为欺骗国联调查团,制造东北人不再抗日的假相,1932年11月,日本新任关东军司令官的武藤信义下令,以从朝鲜调来的广濑第十师团为主力,出动战车、飞机,“扫荡”吉东地区的抗日武装。这时的吉东地区,中东路以西、以南的城镇已为日寇占领。尚驻有部分抗日武装的中东路牡丹江站东的铁岭河一线已成前线。
为挫败日寇谎言,中共满洲省委指示抗日名将李延禄,率领他取得镜泊湖连环战大胜,重创日寇的吉林国民救国军补充一团、二团等部,在今牡丹江市北郊铁岭河东十多里处的磨刀石阻击日寇。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中共绥宁中心县委在穆棱兴源镇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由李延禄向救国军总部提出带领补充一团、二团上前方作战的要求。1932年12月28日,李延禄、孟泾清、张建东率领一千多名抗日战士抵达磨刀石前线。
磨刀石高山夹峙,地势险要。铁路、公路从车站西面的山口进来,西山口是日军进攻的必经之地。这里虽无镜泊湖南湖头大河口北侧的墙缝一带高地,可居高临下打伏击,但也可在山口两侧南北两山头布下伏兵,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李延禄选定山口作阻击阵地,派补充一团三营营长史忠恒率二百余名战士在南山头设防,大部兵力在北山头西侧布防,对从迎面山口进攻的敌人形成火力封锁网,从正面消灭敌人。李延禄的指挥部设在铁道北山头的东侧,距离伏击阵地较近,便于指挥。布防之后,李延禄、孟泾清作了战斗动员,讲清形势,鼓舞斗志。半年多没和日军交手的战士们斗志高昂,摩拳擦掌,决心第二次和日寇大战一场。官兵们连夜构筑工事。
12月31日,奉日军第十师团师团长广濑中将之命,驻在珠河、一面坡、宁安的元部第八旅团主力与重炮队、装甲车队、飞行支队,在铁岭河北爱河一线集结。第二天,亲赴前线指挥的元部旅团长命令第39联队与装甲车队、炮兵二干余人,向磨刀石的李延禄部队发起攻击。
战斗从上午10时开始。日军元部旅团长事先已侦知,对手是在镜泊湖南湖头重创天野旅团的李延禄部队。他不敢先派步兵攻打山口,下令炮轰李延禄部队阵地。一排排炮弹落在阵地上,树木被轰倒,砂石被掀翻,有的工事被破坏。随后,日军出动装甲车掩护,飞机助阵,大队步兵向北山头、南山头李延禄部队阵地发起冲锋。这边李延禄部队战士们已等得不耐烦,南山头阵地上的史忠恒跳起来大吼一声:“瞄准东洋鬼子,狠狠地打!”他这个营的战士们个个都是神枪手,第一排子弹就打倒了几十个冲在前面的鬼子兵。北山阵地上的战士们在李延平、杨太和的带领下,也对涌进山口的敌人开火。在两面遭到攻击的情况下,日军分散了兵力,装甲车又冲不上山,李延禄部队战士们则越打越勇,打退了敌人两次进攻……
太阳落山之后,守卫南山的指挥员派人向李延禄报告:东面代马沟方向有装甲列车开了过来。他以为是东宁救国军总部派来的援军或来送弹药。等到装甲列车开到车站东侧的信号旗前停住,有穿黄军大衣的鬼子兵下车,才知道是敌人从东侧来进攻了。后来才清楚:日军在磨刀石发起进攻之前,兵分两路,派出一支部队继续东下,袭击了东边的代马沟车站,守卫代马沟的李杜自卫军21旅1营不战而溃,准备回东宁的总部警卫营全营遭遇不幸,装甲车被缴获。日军上了缴获的装甲列车调头西上,从补充团的背后进行袭击,妄图使李延禄的部队腹背受敌。
战斗进行到天黑,为了保存实力,李延禄下令退出阵地,进入森林,日军不敢再追。抗日战士们安全地进入穆棱窝集群山中。
李延禄率部在磨刀石阻击强敌,战果虽然远不及镜泊湖连环战,但中国共产党人率孤军作战,力挫日寇,表现了东北人民视死不作亡国奴的民族精神。消息通过地下党组织的电台发往国外,由英国路透社转发苏联塔斯社,并在后来巴黎的《救国时报》也刊发消息,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影响。
1933年1月奉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在吉林救国军补充团的基础上,李延禄创建了我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东北抗日武装——东北抗日游击军,亲任军长,孟泾青任政委。
1933年到1935年间,日军增派第十师团等部队对吉东地区全面进攻,妄图尽快实现侵占东北全境的计划。此时,在吉东战场上,李延禄的部队压力最大。因为自1932年3月的墙缝伏击战使日寇天野旅团遭受重大伤亡,日本关东军司令和天野旅团所属第二师团长对李延禄部恨之入骨,决心要消灭这一支抗日武装。当发现在磨刀石阻击元部联队的是李延禄部后,便调兵遣将跟踪追击。
1933年1月8日,李延禄、孟泾青率二团三团返回宁安。春节后,部队前往牡丹江东岸的卢家屯(团山子)整训。几天后,曰军凤岛大佐便率部与宁安伪军跟踪讨伐。考虑到战士们子弹很少,李延禄与孟泾青做了周密计划,采取巧妙打法,诱敌深入。2月16日拂晓开战,首先打垮了伪警察和保安部队,然后史忠恒命神枪手击毙凤岛大佐,日伪军进攻彻底失败,死伤200余人。不久,驻宁安日军依田旅团长派出3000日伪军,偷袭东南山八道河子抗日根据地。考虑到敌众我寡,李延禄组织突击队发起突然袭击,日伪军慌乱撤退,抗日部队缴获大量武器弹药与一门山炮,日伪军死伤二三百人。
1933年3月中旬,李延禄接到中共东满特委通知,率部去特委所在地汪清马家大屯,参加传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1.26”指示信会议。日军龟岗村一旅团长得到李延禄部到来的情报,认为这是与重创天野旅团的仇敌决战,铲除东满抗日根据地的良机。于是抽调延吉和龙汪清四县日伪军,对马家大屯根据地进行“清剿”,李延禄部坚决担负起保卫特委与抗日根据地的重任,3月30日拂晓,龟岗发起四路进攻。战斗十分激烈,龟岗甚至亲自率部冲锋。虎将史忠恒手挥大刀向他冲去,不幸腰部被击伤,龟岗也被游击军战士击中,战斗进行了三四个小时,日伪军仓皇逃窜,这一保卫战缴获256支日本步枪,4门迫击炮,子弹4万发。龟岗少将后因伤重而死。
5月,李延禄按照中共吉东局要其北上密山的指示,带领部队离开汪清。5月8日,部队在东京城受到伪军拦截,参谋长刘汉兴与战士们发动政治攻势,伪军纷纷逃离,游击军缴获大量物资。日军第二师团长多门二郎中将,在宁安中部已安排重兵要为其天野旅团报仇,此时依田旅团也从西部赶来。面对严重形势,李延禄与孟泾青决定搞突袭给敌人以措手不及的打击。他们派李凤山营六连连长车振山,带小部队分三路趁黑夜袭击日军设在杨木林子的指挥机关。遭到突然袭击的日军用机枪和大炮盲目射击,曰军各部相互攻击。此战共打死打伤日军700余人,雄吉大佐被击毙。李延禄趁敌人混乱之机,率部跳出7000日伪军包围,向北湖头转移。
仅4个月的时光,李延禄、孟泾清率领游击军在吉东地区打了五场恶仗,消灭日伪军近3000人,打死日军少将1人大佐4人,这样的胜利在中国抗战史上都是光辉篇章。
1933年6月李延禄率部进入密山。9月他们联合几只山林队,由杨太和指挥打入密山县城,缴获大批物资,解决了部队过冬问题。1934年9月,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吴平(杨松)支持下,李延禄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同盟军四军,收编了牡丹江地区著名山林队头领小白龙苏衍仁等民众武装,扩大了队伍。李、孟按照吴平的意见率部向西、北、南三个方向扩大游击区,李延禄带领三团(苏衍仁部)与军部向下江地区发展,进军途中连战连胜。三团在青山一仗缴获丰富,用所获300匹马组建了骑兵营,成为抗日军中最具战斗力的武装。
四军在牡丹江与松花江汇合地区,即今林口、依兰、勃利、方正四县交界区,创建了东北最大的抗日游击区,并在方正大罗勒密陈家亮子等建立了“内红外白”的抗日根据地,日伪惊呼为“红地盘”。1935年春天,上海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派记者王克道到东北采访,深入下江游击区,见到了李延禄与抗日军民,拍下了许多珍贵照片,李延禄的“红地盘”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四军政治军事影响越来越大,也带来了四军的大发展。1935年5月,中共吉东特委决定将崔庸健等领导的虎饶游击队编人四军为四团,收编方正两支山林队、依兰抗日义勇军、勃利抗日山林队为五团、六团等。宝清、密山、三侠等山林队为七团,四军游击区从松花江边扩大到乌苏里江边的广大地区,声威遍及吉东全境。10月,李延禄率领四军与赵尚志三军等部,还成功地进行了攻打前后刁令与林口的“连环战”,给日伪军以重创。1936年1月,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调李延禄去莫斯科汇报吉东抗日斗争,李延禄离开了四军,离开了牡丹江——吉东,前往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