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作者:张君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4-08 阅读量:0

文/张君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领导对日伪的战争和反对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的过程中,对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他提出了把根据地农业建设放在首位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还对根据地经济建设提出了许多具体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挫败曰伪的进攻、粉碎国民党的军事、经济封锁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建国以后的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军民一方面进行对曰伪的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另一方面在根据地大力进行经济建设,以解决抗战和军民的生活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进行经济建设应该把农业放在首位的指导方针,并号召广大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进行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要求“认真地精细地而不是粗枝大叶地去组织各根据地上的经济,达到自给自足的目的,是长期支持根据地的基本环节。”“离开经济工作而谈革命,不过是革财政厅的命,革自己的命,敌人是丝毫也不会被你伤着的。”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根据地绝大多数处于山地,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和种类很不丰富,自然灾害也很严重。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伪把主要兵力放在对根据地的进攻;国民政府停止发放八路军军饷。各根据地到了“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什么是抗日航船今后的暗礁呢?就是抗战最后阶段的物质方面的极端严重的困难。”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会上作了生动而深刻的讲话,他说:“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是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

毛泽东以极大的精力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的工作。他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发出“自己动手”的号召后,“机关部队学校开荒13.6748万亩,群众开荒91.9086万亩。公家单位收获粗粮1.4万石,细粮0.9572万石,边区粮食产量和畜牧数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

1941年和1942年是抗日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由于国民党的长期封锁和日伪的疯狂进攻,根据地发生了严重的财政困难。军队等人员的增长导致财政和物资的严重困难,以至于“几个月来未发一分零用,各机关、学校、军队几乎断炊”并且“有许多的部队、机关、学校,在他们的生产活动中,负行政指挥的同志不大去管,甚至有少数人完全不闻不问……由于我们有许多负领导责任的同志至今还采取轻视或不重视经济工作的态度,以致其他许多同志都学样,愿意做党政军学工作,愿意弄文学艺术,而不愿做经济工作。”为此,毛泽东提出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是处于第一位的工作。“我们必须弄饭吃,必须注意经济工作”,号召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党委、政府和军队,必须于今年(1943年)冬秋准备好明年在全根据地内实行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一切机关学校部队,必须于战争条件下厉行种菜、养猪、打柴、发展手工业和部分种粮。同时奖励一切个人从事小部分农业和手工业的个人业余生产,以其收入归个人所有。”1941年3月,中央命令八路军旅长王震率领359旅开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但人烟稀少的南泥湾。从1941年春开始,在持续的开荒中,王震率领的359旅开垦出荒地26.1万亩,使原来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朱总司令口中的“陕北的好江南”。

在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发表的《组织起来》讲话中强调“把一切老百姓的力量,一切部队机关学校的力量、一切男女老少的全劳动力半劳动力,只要是可能的,就毫无例外地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成为一支劳动大军……我们有打仗的军队,又有劳动的军队。打仗的军队也要当两支用,一方面打仗,一方面生产。我们有了这两支军队,我们的军队有了这两套本领,那末,我们就可以克服困难,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垮。”在这里,毛泽东创造性的提出了军队的工作不仅在于打仗,而且要参与生产。打仗与生产是人民军队的两大任务。军队生产出的粮食不仅完全能够自给而且向根据地政府交纳了大量的公粮。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带头参加劳动生产,各根据地响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号召,努力增加粮食产量,认真贯彻执行“劳力与武力结合”、“战斗与生产结合”的方针,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以陕甘宁边区为例,“耕地面积比抗战前增加79.4%;粮食产量由战前的110万石增加到200万石,增长近100%。”使根据地变得丰衣足食,“无敌于天下”。

大力发展工商业

毛泽东很早就注意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对于经济部分,尤其是工业,我们还不太懂,可是这一门又是决定一切的,是决定军事、政治、文化、思想、道德、宗教这一切东西的,是决定社会变化的。”一针见血的指出“忘记发展经济,忘记开辟财源,而企图从收缩必不可少的财政开支去解决财政困难的保守观点,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并且毛泽东提醒根据地的广大军民注意,要从现在开始就应该重视如何去管理大城市的工商业,否则到了胜利的时候会因为准备不充分而变的措手不及。

毛泽东把工商业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边区政府经营的盐业、工业及商业;二是军队经营的农业、工业及商业;三是党政机关经营的农业、工业及商业。之所以重视公营经济建设事业在1942年底前主要是由于经费的不足,到了1942年底,毛泽东再次提出大力发展工商业是因为“不是仅仅为了改良生活,而是解决一般需要的部分”。

毛泽东对发展工商业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就是用统一战线的办法,号召开明资本家投资各根据地的实业。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把公营的工商业当作根据地整个工商业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各根据地应该合理负担和保护工商业,根据地政府和军队不能破坏各种工商业,否则就会破坏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对抗日战争的支持。

毛泽东非常注重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工作。他号召机关、军队、学校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建立起“自己的家务”,“创办农场、菜园、牧场、作坊小工厂、运输队、合作社”。对于那些不愿意建立家务的人员,是可耻的,是二流子的行径。为了鼓励根据地的军民建立家务,他提出了按劳动贡献的质量和数量进行分红,一把手负责制来推动生产工作。在渡过困难时期,根据地过上比原来好的生活后,毛泽东颇具前瞻性的告诫根据地的军民,要十分爱惜已经取得的成果。要为将来作长远的打算,要计算到抗战胜利,“任何地方必须十分爱惜人力物力,决不可只顾一时,滥用浪费。”

在根据地缺乏大型工业的实际情况下,盐业成为为数不多的、可以进行对外贸易的工业品。他强调对外出口盐是解决 “进口”与“出口”的平衡的唯一或者主要的办法。从1940年12月起,在根据地军民共同努力下,使盐的产量得到极大的提高。到抗战结束前,每年的盐对外出口都在4500吨左右,食言成了根据地出口的主力,这对于根据地渡过严重的财政困难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毛泽东在领导根据地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社。主要有综合合作社、运盐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鼓励农民实行效率更高的集体劳动。在不施行所谓的“仁政”的前提下,尽力不过度的向群众索取,尽力去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切实地去调查研究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在看到根据地政府的投资贸易顾及到群众需求的情况下,毛泽东令政府停止进行公营工商业投资,加大对私业的投资,即“大放农贷与合作社贷款,兼放畜牧贷款与私商贷款”,达到增加粮食产量、牛羊产量和繁荣经济往来的目的。对盐的运输实行“官督民运”的政策。“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经过广大军民的共同努力,根据地粮食产量连年增加,人民负担连年减轻。以陕甘宁边区为例,1941年边区交纳的公粮占总量的13.58%,1942年降至11.14%,1943年则降至不到9%。

毛泽东极为重视根据地的财政状况,他指出“贸易、金融、财政是组织全部经济生活的重要环节,离开了它们,或对它们采取了错误的方针,全部经济生活就会停滞,或受到阻碍。”早在1938年8月17日,毛泽东就提出,根据地应该发行自己的稳定的货币。货币的发行规模不应超过市场的需要,也应将一些货物、伪币、法币作为准备金。应当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以备根据扩大或者缩小和将来之用。针对具体的企业,他提出“建立经济核算制,克服各企业内部的混乱状态”。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理论宝库,其中的经济建设思想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根据地遭受日伪的疯狂进攻和国民党的严密封锁下,毛泽东领导根据地军民在进行经济斗争的同时,带领根据地军民进行开荒种田,发展生产的工作。不但未能让国民党和日寇看到共产党的“塌台”,而且做到了丰衣足食、自给自足。毛泽东曾豪迈的指出“因为封锁这件事,除了它的消极的坏处一方面之外,还产生了一个积极的方面,那就是促使我们下决心自己动手,而其结果则居然达到了克服困难的目的,学得了经营经济事业的经验。”敌人非但没有消灭共产党人,而且通过共产党人自己的努力使得军民关系、官兵关系得到了极大的升华,革命热情空前高涨。

在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十分重视对经济干部的培养。他指出,如果不注重研究生产,就不能算作一个好的领导者。“我们要在根据地内学习好如何管理大城市的工商业和交通机关,否则到了那个时候将无所措手足。”

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战争无疑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但是片面强调革命战争的重要性而忽视经济工作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但是“在现在的阶段上,经济建设必须是环绕着革命战争这个中心任务的……只有在国内战争完结之后,才说得上也才应该说经济建设为一切任务的中心”。毛泽东在此明确指出了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表达了一切为着革命胜利这个总目标的重要思想,也表达了革命胜利以后全国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