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与湘赣苏区肃反

作者:刘明钢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4-08 阅读量:0

文/颜梅生

说起抗日战争时期的援华航空志愿队,人们自然会想到那支由陈纳德率领的美国航空志愿队,即著名的“飞虎队”。其实,当年飞翔在中国上空的并不只有美国的航空队,还有一支鲜为人知的航空队伍。从1937年10月到1941年年底,在4年零2个月时间里,苏联曾先后以航空志愿队的名义,派遣3665人参加中国抗战,其中就包括1091名飞行员以及2000余名机械师、工程师等各类辅助人员。这批来自苏联的飞行员在中国抗日战场上作战勇敢,共击落、炸毁日机986架,毁伤日军舰船120艘,211名苏联飞行员在空战中牺牲,长眠在了中国的土地上。苏联航空队在参战时间、贡献力量、发挥作用方面都超过了美国的“飞虎队”,但是由于一直淹没在史料档案中,所以直到今天了解苏联航空队事迹的人还很少。

苏联航空队飞驻芷江

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空军在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的日本空军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面对即将失去制空权,准备不足的国民政府匆忙决定在湖南省怀化市市郊的芷江,秘密修建飞机场。机场于1938年秋基本建成,航空委员会航空第二修理厂、航空第九总站、第二油弹库等与机场配套的军事设施相继进驻芷江机场。

10月初的一天清晨,尚在梦乡之中的航空第九总站站长侯拔伦,突然接到航空委员会周至柔的电话,命令他:“为加强对长沙、南昌等城市的防卫,今天苏联航空志愿队有21架飞机进驻芷江机场,你要确保飞机安全降落。”“主任,您是不是搞错了?苏联飞机?况且机场刚修好跑道,机坪及其它设施正修建中,要降落这么多飞机,安全没有保障啊!”侯拔伦问。“我的话还会有错?有了跑道就能起降飞机,非常时期,你抓紧准备,出了问题军法从事!”周至柔的语气相当肯定且不容置疑。

侯拔伦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如果周至柔的话是真的,那么中国的空军一定能在苏联空军的帮助下,重新与日军交战,在空中杀敌。到时候,中国空军就能扬眉吐气,夺回失去的制空权。侯拔伦来不及多想,立即找来机场负责设计、施工的工程师,在得知机场跑道质量没有问题后,又带领全体人员将跑道打扫得干干净净。侯拔伦让全体人员穿戴整齐,确保军容风纪,像过年一样兴高采烈地迎接苏联飞机的到来。他还将这一特大喜讯,第一时间告诉了芷江县城全城百姓。

这天下午5时许,21架成7个品字队形的苏制N-15、N-16战机飞抵芷江县城上空,绕城飞行一圈,向芷江人民表示致意后,依次由南向北徐徐降落。苏联航空志愿队是从阿拉木图起飞,经伊宁、迪化、哈密到达兰州,在兰州进行检修和加油后,经成都、重庆直飞芷江的。苏联航空队的代号为“正义之剑”,队长是苏联人伊凡诺夫斯基。看到苏联飞机,芷江县城沸腾了,百姓们欢呼雀跃。侯拔伦和全体机场官兵及工作人员望着缓缓降落的苏联飞机,纷纷流出了泪水。毕竟,苏联空军的支援对于当时已经陷入极度困境中的中国空军来说、对饱受日军空中轰炸之苦的中国军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如大救星一般。当晚,驻芷江的国民党宪兵司令官谷正伦中将、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陈步云中将和航空第九总站站长侯拔伦、航空第二修理厂厂长王仕卓及芷江县长文圣举等军政要员,为苏联航空志愿队全体指战员举行了盛大的欢迎酒会。

在来到芷江的第二日,苏联航空志愿队便进入战斗状态,他们首先进行空中侦察,熟悉地物、掌握航线、适应空域的战前强化训练。经过短短15天的适应飞行,苏联航空队便熟悉了芷江西北高峻、东南凹陷的山间盆地特殊地貌,以及具有明显参照特征的天雷山、西晃山、明山和邻近的雪峰山、沅水等地物标志。他们随时可以与日军开战。与此同时,中方也为苏联飞行员参战做好了机场气象、通讯、导航、油弹等各项辅助工作。

苏联“飞虎队”重创日本空军

日本情报机构很快获取了国民政府在芷江秘密修建机场的情报。为摧毁机场,1938年11月8日,日本海军第12航空队18架96式轰炸机沿洞庭湖,经常德朝芷江方向飞来。芷江防空指挥部接到青报后,立即拉响了空袭警报。早已做好准备的苏联航空志愿队员立即驾机升空,在云层里隐蔽待战。很快,日军的飞机成品字队形,贴着芷江北部的明山山顶超低空飞来。升入高空的6架苏联战机发现敌机后立即钻出云层,突然向日机俯冲。日机仓促应战。苏联飞行员充分利用高速、灵活和娴熟的战斗技巧,在敌机群中横冲直撞,一旦获取战机,便紧紧咬住日机尾部、背部和腹部,发起近距离攻击。一架载着3人的飞机首先被击中,拖着浓浓黑烟,摇摇晃晃栽入距芷江县城东北10公里远的艾头坪乡唐家桥村,爆炸起火。

“鬼子的飞机被打下了!被打下了!”躲在城郊防空洞里的芷江县城百姓,高兴得纷纷跑出来为苏联航空志愿队呐喊助威。随即,人们看见3架苏联战机向第二编队的两架日机猛扑,又有一架日机被击落在麻阳高村镇。向来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的日军飞行员第一次遭到这样的重创,被吓得魂不附体,根本顾不上战队队形,各自驾机逃命去了。苏联航空志愿队3架N-16战机对日机紧追不放,第三架日机坠落爆炸。

苏联航空志愿队6架飞机对18架日机,以少敌多,取得了芷江首战胜利,大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申报》曾对这次空战进行报道:“八日,曰机109架分6批入湘……第6批18架经岳州袭于芷江,被击落3架,一落唐家桥,一落麻阳高村……飞行员悉数跌毙。”

各界人士纷纷向苏联航空志愿队送去慰问品,慰劳奋勇杀敌的空中勇士。其实,这次战斗并不是苏联航空志愿队第一次在中国作战,在芷江空战前的1937年12月1H,首批苏制I-16战斗机23架,在大队长普罗科费耶夫的带领下到达南京机场。在飞抵南京的当天,苏联飞机就5次升空作战,仅在傍晚的一次空战中,苏联飞行员就击落日机5架,俘虏日军飞行员4人。他们还在第二、第三天连续作战,三日内击落敌机的数量达20架之多。志愿航空队的轰炸机大队大队长基达林斯基、副大队长马琴还于12月2日分别率机轰炸了停泊在上海附近长江人海口处的曰舰和日军在上海修建的飞机场。此后,南京上空几乎每日都有空战发生。

12月4日,日本航空队从北平起飞轰炸兰州,被苏联航空志愿队I-16战斗机击败后逃走。

12月12日南京陷落,南京附近的中国空军与苏联航空志愿队被迫撤离,转场到南昌附近的三家店机场。三家店机场是当时中国空军最主要的基地,号称“中国最大,亚洲第一”。1938年8月4日日本出动两批计27架飞机用一百多枚炸弹破坏了三家店机场,中苏空军再次被迫撤离。江西南昌的上空也是中苏与日机主要的空战战场之一。日本空军的所谓“四大天王”中的“红武士”潮田良平和南乡茂章分别在1937年12月22日和1938年7月18日被苏联航空志愿队击毙于南昌上空。历时数月的南昌空战,苏联航空志愿队出动战机上百架次,共击落、击伤日机20余架,自身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

1938年2月23日是苏联红军节。为了以实际行动庆祝这个节日,苏联志愿航空队决定对日军发动一次突然袭击。经过反复研究、筛选,最后将攻击目标锁定在台湾岛上的日本海军松山机场。出击任务由苏联志愿航空队指挥官帕维尔·瓦西里耶维奇·雷恰戈夫负责。日军做梦也没有想到,远在台湾的松山机场会遭到空袭,因而毫无戒备。苏联飞行员波雷宁大尉首先驾机进入轰炸航路,将飞机所载炸弹全部投了下去。接着,其余飞机也依次进入,对机场上的目标倾泻着复仇的炸弹。机群投下的280枚炸弹大多数是直接命中目标。松山机场停的几十架日机被炸得七零八落,燃起熊熊大火。十几座油库和机库也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机场上储存的可使用3年的航空油料和设备转眼间全部被毁。

苏联空军在南昌上空与日军厮杀的同时,武汉上空也进行着激烈的空中决斗。驻防武汉和孝感的中国空军第3、4、5航空大队和苏联志愿航空队与日本空军多次接战。1938年1月18日,32架日机来袭,中苏空军联手一举击落其中12架飞机,重创敌军,之后更创造了“二一八”、“四一九”、“五三一”等战果辉煌的空中作战。苏联航空志愿队还首次在中国上空进行了撞击作战。在“五三一”作战中,苏联飞行员古宾科在落单、子弹耗尽,即将被击落的瞬间,向一架敌机猛冲过去,结果成功地将一架敌机的机翼切断,敌机打着圈子一头栽到地面。出入意料的是,抱着必死之心的古宾科竟以高超的飞行技术安然着陆。古宾科因作战勇敢被苏联政府授予“苏联英雄”的光荣称号。

苏联勇士功载史册

苏联航空志愿队继芷江作战后,还参加了广州、重庆、成都、西安等地的空战。

1941年6月,欧洲战局吃紧,苏德战争一触即发。为避免两线作战,苏联志愿航空队奉命分批回国。

既然苏联航空志愿队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为什么他们的事迹当年却不为人知呢?甚至中国人民只知有美国的航空志愿队,不知还有苏联的航空志愿队。其实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当年,苏曰之间没有正式宣战,苏联方面不愿公开介入中国抗战并有意掩饰对中国的军事帮助;而接受苏联帮助的国民政府因此没有对苏联航空志愿队的事迹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报道。就这样,苏联航空志愿队的事迹就一直隐没于档案资料中。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女孩莫娜·库里申科考入莫斯科机床制造学院。她的同学中有不少中国留学生。一天,一位中国留学生叫住了莫娜,对她说:“我早就想问你一件事。”“什么事?”莫娜问。“在中国,人们一直深切地缅怀一位苏联援华志愿队的飞行员。他的英雄事迹十分感人。他的姓和你一样都叫‘库里申科’。我想问问你,你是否是他的亲属?”莫娜听后十分震惊,直到这时,她才知道父亲已经在中国牺牲的真相。

1939年8月14日中午,苏联航空志愿队库里申科大队长率领远程轰炸机群对日军汉口机场完成攻击,正在准备编队返航时,20多架日军战斗机气势汹汹地猛扑了过来。库里申科不顾敌机布好的攻击队形,抢先向敌机开火。一架日军被击中,冒着黑烟,一头栽进长江。短短几分钟内,5架日机被轰炸机大队击落。同时,曰机也把目标锁定在库里申科驾驶的长机上。敌地面指挥部不断呼叫:围歼它1 3架日本战斗机从上中后3个方向向库里申科扑来。机枪子弹织成一片火网。忽然,库里申科感到飞机猛烈地抖动了一下,左发动机被击中,飞机开始摇摆起来。库里申科一边将情况告诉副大队长马卡罗夫,一边凭着高超的飞行技术,用单发动机驾驶飞机返航。飞机沿着长江艰难飞行,飞过沙市、神女峰、夔门。当飞到万县上空时,飞机失控,开始下坠。机组人员本可以跳伞逃生,但库里申科不愿意放弃这架宝贵的飞机,决定选择一处安全的地方迫降。然而,这一地区除了长江江面和江边的小片沙滩外,剩下的都是崇山峻岭和崎岖不平的山地。库里申科只得在波涛汹涌的长江江面迫降。中国军民看清是自己的飞机降落,立即组织赶来抢救。飞机领航员、报务员和轰炸员都泅水登岸获救,只有库里申科没有踪影。原来由于连日作战,已经劳累过度的库里申科体力不支,没有坚持到上岸,光荣牺牲。20天后,人们才在长江下游的猫儿沱发现了英雄的遗体。

万县人民为库里申科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地方行政长官和各界代表都出席,吊唁烈士英魂,并把他安葬在景色壮美的太白岩。后来,政府专门为他修建了陵园,在他高大墓碑上,用中、俄两种文字铭刻着几行闪闪发光的金字:在抗日战争中为中国人民而英勇牺牲的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格里戈里·阿基莫维奇·库里申科之墓(1903-1939年)。

库里申科的事迹在当地家喻户晓,可是在他的祖国苏联却无人得知。原来,当时苏联的援华志愿人员的去向都是保密的,即便是飞行员的家人也只知道他们奉命执行秘密作战任务,至于具体去向不得而知。库里申科在临行前给妻子的家书中这样写道:“我调到东方的一个地区工作。这里人对我很好。我就像生活在家乡一样。”几个月后,库里申科的妻子接到一份军人阵亡通知书,上面写道:“格里戈里·阿基莫维奇·库里申科同志在执行政府任务时牺牲。”至于牺牲的具体经过和葬身地方,家人都不知道。

1958年国庆前夕,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向库里申科的遗孀和女儿发出正式邀请,请她们到中国,并祭扫亲人基地。在盛大的国庆招待会上,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握着库里申科妻子和女儿莫娜·库里申科的手,深情地说:“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格里戈里·库里申科。”

2014年9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提到:“(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战场上英勇献身的苏军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