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平的农村情节与平民秉性

作者:吴志菲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4-08 阅读量:0

文/张克蒋义 黄强 阎强

2011年8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八女英烈与抗日斗争纪念馆在布展时,发现了一册侵华日军1934年的《满洲事变大画谱》,内中共有16幅曰军战地速写画。这册画谱是“日本陆军省翼赞、参谋本部所藏”,为日军陆军步兵中佐今村嘉吉所画,画面日文解说作者是日军山中峰太郎少佐,可见这是日军侵华的战地实录。16幅战地速写画首幅就是1931年9月18日夜间,曰军独立守备队川岛中队袭击东北军北大营,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场景。此外有日军入侵上海(即1932年1月28日沪松抗战期间)各地3幅,侵占辽宁、吉林各地8幅。另5幅画是记录日军入侵今黑龙江省的,3幅是入侵黑龙江省西部的:1931年11月5日天野旅团滨本联队进攻马占山东北军的大兴战斗、石川炮兵中队为进攻马占山部的嫩江渡河战斗、大岛联队——第四联队的齐齐哈尔昂溪战斗;入侵东部地区的两幅——上田大队的镜泊湖战斗、第十联队小坂小队与民间抗日武装红枪会的乌吉密战斗(即今尚志市滨绥铁路线上的乌吉密)。该画谱出版于1934年(日本昭和九年),作画的时间虽未注明,但由于是战地速写,肯定是在发生战斗后不久,而且每幅都配有日文解说,对战事记录十分详尽。由于出自当时的随军日本军官之手,又是战斗记录性质的图文,日本陆军省与日本参谋总部十分重视,可信度很高。这一日寇侵占东北各地的自供状,至今尚未披露。

其中第13幅《镜泊湖畔上田大队(独立守备队第六大队)战斗》的日文文字说明,标题为《击退匪贼的奇袭一一一镜泊湖上田大队的战斗》。因为是日军入侵吉林东部即今日黑龙江省东南镜泊湖地区的原始材料,与1932年3月的重大抗日斗争事件镜泊湖连环战的两场战斗——墙缝伏击战、火烧松乙沟发生在同一地区,因而具有特殊见证与修正价值,故对日文画面解说翻译如下:

击退匪贼的奇袭

——镜泊湖畔上田大队(独立守备步兵第六大队)的战斗

上海事变的战云由于皇军的威武一扫而散。可是在满洲的大群小群的匪贼还在各方高举反旗,特别是在吉林省东部和北部的治安还极其混乱。

为此,我独立守备步兵第六大队,在昭和七年(1932年)三月,向吉林省东部的敦化、宁安方面进行远方的讨伐战。此时高野大尉率领的第四中队和机枪队、步兵炮队、无线电信小队、后勤等诸队,共同向吉林东方约二百公里的镜泊湖畔北前进了。

三月二十一日,进入春天的北满田野还被严寒封闭着。湖和河川也还在冰冻着。第四中队在冰冻的河上排成长长的纵队,伴同车轱辘的声响在春寒中接续前进。

必须尽快地在短时间内,追上向远前方行进的大队主力。

河东的广阔的田地还在冻着,西面的山林绵延。这是保持着千古原样的原始森林。一望无际的荒凉,四面八方连个人影都没有。我纵队移动行走,完全是孤立的前进。

午后二时,突然从西侧的高地上响起了激烈的枪声。

急射的子弹从河冰上弹回,叭拉叭拉地从横向袭击我纵队。

这是匪贼的奇袭。

前后长长的我纵队,被从侧面而且是从高地上方往下射击,完全陷入苦境。

队形的不利,兵力的劣势,地形的苦难,在这一瞬间的时候,指挥官高野大尉立即下了决心:攻击!除此而外没有解救目前的途径。

对日军来说,防御是最后的手段。

犹豫不决是指挥官最忌讳的。高野大尉从高地上方来到的判断,一瞬间向我纵队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在冰冻的河面上一直向左,各队展开了战斗的队形。这场战斗开始的一瞬间的情景极其悲壮。

军马卸下炮车立刻向后方跑去,炮车转过来向左不停机和射击号令同时射击了第一发炮弹。

眼前的画面是步兵曲射炮,其次是山炮,现在敌人正在遭受第一发炮弹的轰击。几分钟后曲射炮队把敌人的火力全压下去了。

炮车那边的机枪也开始快速地猛烈地射击,向那方向前进的步兵是先到的纵队前头的第一小队。

果断的指挥官决心、机敏的各队协同一致、旺盛的攻击精神,这一切平时的训练在这次战斗中体现了他的效果。

兵力的劣势,地形的不利,毫不影响我勇敢战斗的意志。从侧面奇袭我军优势的敌人,从下方被我包抄。这正是我平时训练的结果。

约五百名敌人距我五六百米受到我方猛烈射击而开始动摇。从这方面机枪和炮兵掩护我步兵小队从左和右包抄着从斜面上去。

现在战场形势在我支配之下,连通信班也参加了战斗,向山上的敌人从三方面开始进击。

从所有角度来看,兵力、地形其他一切都不利的这次战斗,终于在两小时后,击退了敌人,在山上高唱凯歌。可是伤亡32人,把他们放在后勤车上,高野大尉又继续前进了。

这是目前我们仅能看到的日军入侵黑龙江东南地区的原始资料。

1932年3月中旬,关东军发动了对在吉东镜泊湖地区抗日武装的进攻。共产党人李延禄率领吉林抗日救国军补充团,在牡丹江流入镜泊湖的大河口地区伏击日寇天野旅团,使之受到重创,即著名的墙缝(战斗)大战。后来,抗日武装又进行了一系列战斗,李延禄在他的抗日斗争回忆录《过去的年代》中称其为镜泊湖连环战。82年过去,时至今日,各种东北抗日斗争史对这一重大抗日斗争事件记载不同,莫衷一是,甚至在同一书中张冠李戴、自相矛盾。因而,这一同时期的日军入侵镜泊湖地区史料被发现,无疑是应该十分重视的。

80年前在黑龙江省东南牡丹江地区发生的镜泊湖连环战,是继中国人民打响抗日第一枪的江桥抗战仅4个月之后的一系列抗日战斗,已为东北抗日斗争史与东北党史界认可,逐渐为人所知。镜泊湖连环战的追述最早见于1962年的《黑龙江文艺》和大型文学刊物《收获》,是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创始人李延禄回忆录的第一部分《疾风知劲草》。1979年全部回忆录出版,书名为《过去的年代》。镜泊湖连环战是我国最早的武装抗日斗争之一,仅从战斗次数和规模上来讲也是一大史事。然而近30年来,描述这一抗日斗争事件的文字却与李延禄的回忆录出入很大。例如由东北三省学者们编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东北抗联斗争史》这样权威性著作,写到镜泊湖连环战首战“墙缝之战”,说抗日军是与“日军上田支队和伪军2000人”作战。“交战数小时,日军小川松本大尉以下120人毙命,伪军一个营带械投降”,镜泊湖连环战共打死日军600人。有的史料甚至说在“墙缝”打日军的不是李延禄和他率领的补充团(后来抗联四军的骨干部分),而是土匪出身的救国军副总指挥孔宪荣的“姚团”。镜泊湖连环战前三次战斗的发生地均在黑龙江省宁安市境内。1987年出版的《宁安县志》记载:“1932年3月19日,日军600余人,乘100辆大车由敦化向镜泊湖进犯……李延禄一声令下,手榴弹像暴雨似的从山崖倾泻而下……经过两个小时的战斗,共消灭日军70多人”。《牡丹江抗日风云录》与《中共黑龙江党史大事记》等书均采用《宁安县志》的记载,说日军上田支队600人“排了一里多的长队”,被李延禄和补充团战士用手榴弹炸死七八十人。《牡丹江抗日十四年》(见牡丹江晨报2005.8.15)第一段“墙缝战斗”,与上述记录无大差别,但战斗时间由《宁安县志》上的两个小时变成了10小时。第二段“伏击天野残部”里,又改说抗日救国军在“墙缝”伏击的是日军大部队天野旅团,“天野残余部队狼狈逃往东京城……”

《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等,没有采用黑龙江省几种史料的记载,只是日军由上田支队变成了“上田支队与伪军2000人”,“交战数小时,日军小川松本大尉以下120人毙命”。在纪念抗战胜利60年前夕,北京出版了两部写东北抗日斗争的新著。一本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再版的《东北抗联苦战纪实》,另一本是国防大学《抗日战争历史纪实丛书》之一的《东北抗日联军抗战纪实》。前者近40万字,后者近70万字,都可说是迄今为止写东北抗联斗争的鸿篇巨制。主编、著者和出版者也都很有权威性,前者的责任审读是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佟英明。可见,这两部著作是很有份量的。前书用四五千字,后者用上万字写镜泊湖连环战,这是以往抗联史著中没有过的。但在打日军什么部队与战绩等方面却大有不同。前者说日军独立守备司令森连中将“集结日军上田支队和部分伪军共两干人”,日军第十五旅团(天野旅团)由哈尔滨沿中东铁路东进,占领海林、宁安,“自北向南进攻镜泊湖地区,两股敌人号称‘万人大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妄图在宁安境内一举消灭救国军。”显然是采用了《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的说法。战斗的过程基本上是《过去的年代》的略写。战果是“我军大胜,日军小川松本大尉以下一百二十余名毙命,二百多日军负伤”;在松乙沟是“日寇丢下一百多具尸体”,在关家小铺“毙敌百余人”,上田部队在高岭子又遭打击,“这路出发时总兵力为二千人的日军,已剩下不足百人”。后书也是根据《过去的年代》较详细地写了镜泊湖连环战五仗的过程。它先说森连“编成上田支队”,未说有多少兵力。出入意料的是,作者写完“墙缝战斗”后突然写道:“日军天野部队于3月20日在南湖头的‘墙缝’战斗中受挫后”——上田支队变成天野部队了。后边又“再说受到惨重打击的天野部队……走了三天才进入松乙沟”,“天野暗喜”、“当天野所率的3000残兵全部进入……伏击圈之后”,火烧松乙沟“烧死、烧伤日军数百人”。这些记载与前书矛盾,但二书还都肯定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事实:仅“墙缝”一战,救国军缴获枪支二干余枝,若干“枪支残件”修复后装备了救国军第二补充团。《苦战纪实》一书甚至说:“救国军部队一仗得了三干多支枪,军威大震。”肯定了日军天野部受到重创,但又说两干敌军才死了一百二十人,伤百人,并且又扔掉三干多支枪。这明显的纰漏,不也说明来犯之敌是日军大部队,不仅不是600人,也不是2000人,除非它是专门运送枪支弹药的日军运输队。但此时镜泊湖以北无日军一兵一卒,也无伪军,运枪支弹药给谁?由于2005年黑龙江省年过六句的老人张克先生提出镜泊湖连环战的真相问题,并与徐德全等人对此事进行探讨研究,有关文章在刊物上发表和网上传播,近年关注镜泊湖连环战者多了起来。但对1932年3月曰军入侵黑龙江东南地区,抗日武装与日寇战斗的记载混乱,自相矛盾,违背事实,甚至不合常理的记载,始终没有得到修正,以至影响镜泊湖连环战在我国抗战史上的定位问题。其关键在于除李延禄的回忆录《过去的年代》之外,始终没有发现有关的原始材料。

新发现的日军《镜泊湖畔上田大队(独立守备队第六大队)战斗》可以说明几个方面的史事:

首先,从这份日军的战地速写画和文字解说上看,日军上田支队的确入侵了镜泊湖地区今属黑龙江省宁安市,并遭遇“支那军”一抗日武装伏击,发生了战斗。虽然它只是日军上田支队的一个中队,不是上田支队全部,但画题和文字解说都明确标明是《镜泊湖畔上田大队(独立守备步兵第六大队)的战斗》。如果有另一场上田大队的战斗,日本人岂能漏掉?可见高野大尉中队的战斗就是各种抗日斗争史书、文章中所说的上田支队“墙缝战斗”,并非《宁安县志》等书中说的”来了上田支队六百人”,日本人更没有说这支上田部队从属日军主力天野旅团;

其二,日军画册上记录的与“支那军”发生战斗时间是3月21日。这和李延禄回忆录记载的墙缝战斗发生时间3月13日,一前一后,墙缝大战在前,此战在后,差了七天。显然,高野大尉指挥的这支上田支队的中队,虽然看起来也是在镜泊湖南河口一带遭遇抗日武装伏击,却此战非彼战,不是同一场战斗。显然这支上田支队是在天野旅团遭伏击一周之后,才到达镜泊湖地区的。各种史著把上田支队的镜泊湖战斗与镜泊湖连环战的首战墙缝大战混为一谈了;

第三,从这份日军史料上看,战斗从下午2时开始,只进行了两小时,而不是日军与李延禄补充团“从天不亮打到天黑”,战斗进行了六七个小时。更没有说日军“600人在山下排成一里多长”,向山上抗日武装射击,遭到抗日武装从“墙缝山上”投下“像暴雨般”的无数手榴弹的攻击,日军才伤亡70人。此说法是该县调查人员听当地一赶车人所讲,不辩是否合情合理,信以为真。至于“暴雨般的”无数手榴弹大多是废品吧,不然为什么杀伤力如此之差!(但李延禄的墙缝战斗,却真的是补充团700勇士投掷了救国军全部库存的手榴弹,才大量地杀伤日寇);

第四,几种版本的上田支队镜泊湖墙缝战斗,都说到日军被当地猎人陈文起引入救国军补充团伏击阵地的。而此画的文字解说中,却无一字说有“支那人”向导引他们误入伏击阵地。可见,诸种上田支队的镜泊湖战斗的编造者,看到过李延禄的回忆录,知道确实有位镜泊湖猎人陈文起及其英雄事迹,被他们“嫁接”过来;

最后,日军这份史料说了实话:一个连队伤亡32人,并不算少。既不是《宁安县志》制造的曰军伤亡七十人,也不是另几种史料中所说的伤亡120人还有伪军一个营反正等等,这更证明此战与重创日寇的李延禄救国军补充团墙缝大战不是一回事。

自然,画谱中没有日军天野旅团在镜泊湖地区战斗的画面,其原因也并非不可想见:上田支队镜泊湖战斗仅伤亡32人这样小的损失,对“皇军”并非不光彩。而李延禄在回忆录中所说获得好枪两千支,坏枪一千五百支,日军遭到重创,这样大的不光彩,除非是第三者,自己是万万不会如此“宣传”的。从1931年11月在嫩江江桥遭到马占山部阻击,到1932“一二八淞沪抗战”以及1937年平型关战斗等,日军方面都对自己的损失避而不谈。

该画谱有滨本大队嫩江大兴战斗,该部队就隶属天野旅团(曰军第二师团第十五旅团)。天野旅团是日军侵略东北的急先锋。日军关东军司令部不会蠢到只调来600人的上田支队,到吉东地区“围剿”已有两三万之众的救国军,而是调天野旅团的一两个联队(团级)及其他日军向吉东地区进攻,这才是合情合理的。有几种东北抗日斗争史说天野旅团是从哈尔滨向东进攻吉林救国军,首先是作者们不明吉东地区地理情况,要从哈尔滨打到吉林救国军当时所在的镜泊湖地区,两地相距千里,除非飞渡黑龙江省中东部的张广才岭。而且哈尔滨东部张广才岭以西,当时并非日军天下。要天野部东下,必须一地一地的攻占,何年何月才能达到镜泊湖南湖头,让它与远在吉东镜泊湖地区的上田支队南北夹攻救国军,岂非天方夜谭!日军发起向哈尔滨以东地区进攻,是镜泊湖连环战结束之后的1932年4月份的事情。该画谱恰巧有一幅日军小坂小队的乌吉密河战斗,这一支日军隶属步兵第十联队,与天野旅团无关。进攻哈东和牡丹江地区的主力是曰军第38旅团(依田旅团)。四五月间牡丹江地区的各抗日武装联合向哈尔滨进攻,由刘万奎率领的西路军就是在一面坡被这支日军打垮的,不得不后退到牡丹江东岸铁岭河一带,搞了一个所谓的“牡丹江保卫战”(当时的牡丹江只是中东铁路上一个小站,三两个小村落,何须保卫)。如果天野部队3月份已从哈尔滨东下,占领了中东路各地,日方何必再派依田旅团重来,损兵折将。

总之,这份80多年前的日军史料,可以勘正各种东北抗日斗争史与文章关于日军上田支队墙缝战斗之误。而李延禄救国军补充团重创天野旅团这一重大事件确凿无疑,不仅仅是张克先生等人的一家之言。他们最有力的证据除李延禄的回忆录《过去的年代》,还有5年前就已经查到的东北抗联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早在1962年《东北人民抗日游击战争概述》一文中介绍东北抗日斗争主要战斗时,明确写到东北抗联第四军(前身即李延禄率领的救国军补充团)“伏击(日寇)天野部队”。周保中是镜泊湖连环战结束不久来到吉东一牡丹江地区的,并且是经李延禄引荐进入救国军的。他一定会了解镜泊湖连环战,只因为这是概述性文字,所以才做如此简略介绍。近年来还发现修来荣所著《陈龙传》中说:“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坂垣参谋长,得知天野旅团在吉东受挫的消息后,急电上田支队和万目支队,星夜兼程扑向吉东。”(陈龙即东北抗日斗争初期在宁安地区战斗的刘汉兴,后到延安为毛泽东的卫士,解放后曾任公安部副部长)1984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战争狂人东条英机》一书,也说镜泊湖连环战首战一墙缝战斗消灭日寇三干人;1991年由东北史著名学者王承礼先生主编的《中国东北沦陷十四年史纲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一书,曾指出镜泊湖连环战是抗日大捷,说“日军第二师团天野少将率三千名精锐部队……向救国军扑来。”王承礼先生是东北著名文史学者,是有权威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