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大义“捉放韩”

作者:半戎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3-24 阅读量:0

 

文/半戎

韩德勤,一名韩韬,字楚箴,江苏泗阳人,早年入南京陆军小学、河北陆军学堂。1918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在北洋陆军任下级军官。后入川军第一混成旅,任旅部参谋、第一团副团长,而团长是川中名将刘伯承。1926年,韩德勤赴广州加入中国国民党,得同乡、同窗顾祝同保荐,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十一师师部中校副官处长,后随顾祝同的升迁而不断晋升。

韩德勤的叔父韩恢是老同盟会会员,参加过黄花岗起义。在陈炯明叛变、围攻总统府的危急时刻,孙中山曾十万火急电召韩恢至广东,授以讨贼军总司令之职。韩恢亲自率军与陈炯明激战于黄埔。后来,韩恢护卫孙中山回到上海,重新组织力量,以期打开江苏局面。不料,江苏军阀齐燮元密令将韩恢诱捕并杀害。孙中山闻讯异常痛惜,追认韩恢为陆军上将。韩恢的经历对韩德勤在国民党军中的升迁有直接的帮助。只可惜,韩德勤最后背叛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成为蒋介石反共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反共先锋 自相戕害

1940年6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正、副指挥陈毅和粟裕,率领所属的江南主力部队,执行中共中央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从苏南渡江北上,进入江都的嘶马、大桥、吴家桥地区,与已战斗在苏北的管文蔚、叶飞领导的新四军挺进纵队及陶勇指挥的新四军苏皖支队会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抗战初期,上海、南京沦陷后,时任国民党江苏省主席、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兼苏鲁战区副总司令的韩德勤将江苏省政府机关转移到苏北,先驻扬州,后又迁至水乡兴化。韩德勤拥兵十万,但却不思抗日,专门制造双方摩擦,是有名的“反共摩擦专家”。当下,他纠合了26个团,3万余兵力,亲自指挥进攻新四军,妄图趁新四军移师苏北立足未稳之机,一举将其歼灭在黄桥地区。

而此时,苏北新四军全部人员仅7000余人,其中战斗人员不过5000余人。新四军人数虽少,但军政素质非常高。在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下,陈毅和粟裕奋勇反击韩部的进攻。此次交战是自全面抗战以来,国共之间最大的一次摩擦。自10月3日起至10月6日止,进攻黄桥的韩部主力第八十九军和独立第六旅几乎全部被歼。军长李守维逃跑时溺亡,旅长翁达兵败后,于阵中自戕。在黄桥保卫战中,新四军共歼韩部1.1万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军需物资。韩德勤见大势已去,只得率残部干余人,逃回老巢兴化,自此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为求自保建立盟约

1943年1月,数万日伪军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分多路大举疯狂地“扫荡”苏北盐阜区,重点目标是新四军军部和中共中央华中局机关,形势极为严峻。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新四军军部和中央华中局机关由阜宁向淮南抗日根据地转移。新四军第三师则奉命留在苏北,组织并领导盐阜区、淮海区军民,开展反扫荡斗争。

新四军第三师原是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的。原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克诚现为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早在日军发动大“扫荡”之前,华中派遣军总部就曾多次扬言要“予韩总部苏省府及新四军军部以毁灭性打击”、“长江下游富于食盐、棉花、粮食等战争物资,实不容渝共盘踞其间”。韩德勤被日军空前的大“扫荡”吓破了胆,终日忧心忡忡。为了求得自保,他想与新四军建立关系,以期获得帮助。当时,韩德勤的江苏省政府和他的第二十四集团军总部驻地兴化县,跟新四军三师根据地盐阜区毗邻,仅一河之隔,河西是国统区,河东是解放区。

1943年初,韩德勤派出谈判代表来到了阜宁板湖孙西舍的新四军第三师师部。对韩德勤派代表来谈判代表的做法,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早有预料。黄克诚知道,韩德勤与新四军谈判并非出于诚意,而是在日伪大“扫荡”之下,不得已而为之。但为了争取苏北团结抗日局面的形成,他还是表现出极大的热忱。2月15日,双方达成临时协议,主要内容为:当日军“扫荡”时,双方配合作战,牵制敌人。同时在困难的时候,韩德勤省政府机关可向新四军指定之防地转移,但不得加害于地方政府机关、民众团体,并在日军“扫荡”停止后返回原防;如日军“扫荡”新四军,韩德勤部亦将给予同等便利等数条。

背信弃义 以怨报德

从1943年2月13日开始,日本“华中派遣军”调集日伪军两万余兵力,从苏北宝应、兴化等地向淮安以东韩德勤所控制的国民党统治区实施大规模的“扫荡”。韩德勤的省政府所在地兴化一线首当其冲。新四军三师信守承诺,把韩部视为友军,敞开淮安、涟东、苏家嘴地区供韩德勤部避难休整,并且接济粮草、弹药、经费。新四军这种以民族大义为重的行动,博得了社会各阶层的好评和韩部官兵的感激。为配合韩部作战,新四军三师部队主动向日伪军出击,以牵制日伪军兵力。但韩部士气低落,在日伪军的合击之下,不堪一击。至2月17日短短几天,韩部的各据点皆被敌人攻占,除一部投敌外,未被歼灭的残部纷纷逃往涟水以东新四军防区。

日军在对韩德勤所控制的国统区“扫荡”暂告一段落后,便转兵集中对我盐阜、淮海抗日根据地实施残酷的大“扫荡”,新四军三师及根据地军民随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面对强敌的进攻,新四军三师士气高昂,在反“扫荡”战斗中,先后将日军独立第十二混成旅的51大队击溃,击毙其大队长石井中佐,歼灭伪军一个营,又击退前来增援的日军;夜袭洋河镇,攻进清江城,并袭击淮安以南地区的日军。

按照此前新四军与韩德勤达成的协议,当日军“扫荡”我根据地时,韩德勤部应与新四军积极配合,共同抗击日军。同时,由于日军深入,被占领的原为韩部所控制的地区必然空虚,韩部应相机返回原防,策应新四军反“扫荡”。然而,协议的墨迹未干,刚刚获得喘息的韩德勤却恩将仇报。3月1日,在根据地军民全力进行反“扫荡”时,韩德勤非但不予协助作战,反而趁新四军与日伪军打得难解难分之际,以突然袭击的方式西进抢占我淮海区抗日根据地的里仁集、程道口等地。

兵败被俘终得所报

在反“扫荡”中,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带领军部机关,由苏北阜宁向淮南转移。经过多日行军、作战,他们冲破日伪军数道封锁线,待抵达淮南盱眙县黄花塘。因紧张的征战,陈毅旧疾复发病倒了。新四军政治委员、华中局书记饶漱石和副军长张云逸、参谋长赖传珠见陈毅脸色苍白,身体极度虚弱,决定送陈毅到新四军第二师医院治疗。对韩德勤的背信之举,病中的陈毅十分震怒。但从大局计,仍派人前往韩部晓以大义,婉言规劝其遵守协议,不要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然而韩德勤非但不迷途知返,反而变本加厉,得寸进尺。3月上中旬,韩德勤部西渡运河,一面派部队接应驻安徽阜阳、蒙城一带的国民党军王仲廉部东进抢占地盘联合反共;一面派兵侵占我淮北根据地中心区域金锁镇、界头集、山子头一带,公然扣押我根据地地方干部,强行将地方武装缴械,杀害新四军伤员,企图将抗日民主根据地变为国民党统治区。韩德勤的胃口很大。他是想趁日军“扫荡”新四军之际,与汤恩伯的第三十一集团军东西对进,夹击新四军四师彭雪枫部,抢占淮北,建立新的反共基地,进而图谋整个苏北,反动气焰极为嚣张。因此,在其进占山子头一带后,便命令在黄桥战役后重建的第八十九军继续西进,以接应汤恩伯部。

淮北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西大门,是连接山东乃至华北、华中的纽带,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如果国民党军占据淮北,而苏北地区又遭受日军“扫荡”,必然对新四军形成夹击的局面,后果不堪设想。陈毅两次从医院坐担架回军部,跟饶漱石、张云逸、赖传珠研究应对方案。陈毅联想到周恩来此前不久从重庆发来的电报,称国民党有在华中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的迹象,感到韩德勤的举动并不是孤立的,如让其阴谋得逞,华中大好的抗日局面将毁于一旦。经过慎重思考,陈毅对饶漱石、张云逸、赖传珠说:“他韩德勤不仁,就别怪我陈毅无义,我决定武力驱逐韩德勤。”

为了对国民党反共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打击他们的反动气焰,陈毅带病指挥作战。3月14日,新四军军部电示四师师长彭雪枫、二师师长罗炳辉、三师师长黄克诚,通报战役要求及部署,明确战役主攻任务由四师负责。四师师长彭雪枫、政治委员邓子恢接到命令后,火速召集九旅旅长韦国清等人进行战役部署。决定第九旅主力由韦国清指挥,歼灭山子头地区的韩德勤总部和王光夏保安第三纵队。17日下午,战斗进入倒计时。因主攻方向在山子头,故此役被称为“山子头战役”。晚12时,总攻开始。山子头一役,新四军四师大获全胜,击毙了保安第三纵队司令王光夏、独立第六旅旅长李寰等旅团级军官多人,俘虏韩部官兵1000余人,韩德勤本人也成了新四军四师的俘虏。

大局为重初定放韩

山子头战役虽然大获全胜,但却有个棘手和敏感的问题,即如何处置已成了俘虏的韩德勤。旱在部署战役时,陈毅就从国共合作以及苏北抗战的大局出发,提出不能打死韩德勤、战役目的是驱韩而不是灭韩。如果在俘虏中发现韩,要制造空隙,让其自动逃走。所以当新四军九旅二十五团三营八连指战员冲进韩德勤总部,韩和一批官兵束手就擒后,大家虽然不认识韩,但从着装和神态上也能看出个大概。于是,指导员孙长兴大声喝问谁是韩德勤?众俘虏皆回答不认识。由于此前陈毅有过指示,所以孙长兴即顺水推舟,准备将韩混作一般俘虏“教育”后释放。可哪知,就在这时韩德勤却突然跳出来自报家门,公开身份:“我就是韩德勤,苏鲁战区副司令长官、江苏省政府主席。我要见彭雪枫和邓子恢。”韩德勤之所以有如此举动,一方面是考虑偷偷摸摸地溜掉,有失其战区副司令长官、省府主席的尊贵身份,他要在新四军将士面前抖抖自己的威风,料想新四军也不敢对他怎样;另一方面也可能担心混杂在被释放的俘虏群中安全得不到保障。

韩德勤既然公开了自己身份,再随便将他释放显然就不合适了。孙长兴只得将他押解到旅部。不久,根据彭雪枫的指示,韩又被押往四师师部。为了给韩德勤留点面子,彭雪枫根据军部指示精神,把所有责任都推到王光夏身上。说王光夏背信弃义,违背协议,在事前毫无通报的情况下,突然闯入淮北根据地中心区,所以新四军是被迫自卫。不料,韩德勤竟不识抬举地说:“王光夏是我的部下,打王即仇我。”听到这样的话,彭雪枫也就不客气了,当即给予驳斥。列举了新四军几年来一直孤军作战、忍辱负重、坚持抗日、援助友军的事实。同时,历数了韩德勤一贯破坏协议,制造摩擦,令亲痛仇快的罪行。

韩德勤被彭雪枫责问得哑口无言。看着韩德勤的窘态,彭雪枫缓了一下口气接着说:“新四军是以大局为重,从不愿亲启事端,即使这次‘山子头事件’,也是你韩德勤与王仲廉勾结于前,新四军迫不得已自卫在后。”在事实面前,韩德勤理屈词穷,被迫承认过错,同时要求面见陈毅。见韩德勤有悔过的态度,彭雪枫答应将他的要求电告陈毅,并当即同意韩部电台在新四军派人监督之下,继续跟重庆方面联络,造成韩部还在苏皖边一带活动的假象。

陈毅大义“捉放韩”

韩德勤被俘的消息传到新四军军部后,不少入主张严惩这个反共专家,也有人提议用韩德勤交换叶挺。如何处置韩德勤确实给陈毅带来了难题。杀掉韩德勤固然容易,但在国共合作抗日之际,会造成统战工作的被动,因为韩德勤毕竟是一个战区副司令长官、省政府主席。陈毅不禁想起了《三国演义》中“捉放曹”的故事,暗自思忖,我们是不是也来一次“捉放韩”?这天,陈毅正在同饶漱石、赖传珠研究处理韩德勤的问题,突然收到周恩来从重庆发来的电报,说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已代表蒋介石找过中共代表团,对已失去联系的韩德勤总部和“中将副长宫”的韩德勤本人的命运表示极为关切。

3月20日,陈毅收到来自延安的电报,明确要求释放韩德勤到路西去。处理韩德勤事关重大。陈毅决定带病夜渡洪泽湖,亲临淮北半城四师师部主持对韩德勤的处理事宜。陈毅抵达新四军四师师部后,并未急于见韩德勤,他先听取了彭雪枫、邓子恢的详细汇报,了解韩德勤的思想状况。得知韩德勤本人曾苦苦哀求新四军尽早将他释放,使其能保住江苏省主席的地位。如果迟迟不放,汤恩伯得知他已被新四军俘虏,一定会费尽心机,取代他江苏省主席这一职务。

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十一集团军、豫鲁苏皖边区总司令汤恩伯更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反共悍将,比起韩德勤,其在反共方面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河南有四大害——“水旱蝗汤”,其中的“汤”即为汤恩伯。河南人民恨死了他,说:“宁让日军来烧杀,不愿汤军来驻扎”。由此可见,汤恩伯部在扰民、害民、仇民方面的罪大恶极。无论是陈毅还是彭雪枫、邓子恢,对汤恩伯历来的所作所为都是了如指掌。于是陈毅便对彭雪枫、邓子恢道:“中央来电要求释放韩德勤,这是正确的,否则蒋介石必令汤恩伯取而代之,这样将来的冲突还会更加严重和扩大,这对华中抗战局面将更为不利。”对陈毅的见解,彭雪枫和邓子恢表示完全赞同。

3月25日,陈毅把自己的想法电告了中共中央和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建议应在蒋介石对韩决心未下之前,送韩出境,其好处可以进一步利用反共派内部矛盾冲突,使蒋感到棘手,或可改善何应钦、顾祝同、韩德勤等对我之关系,对华中反共实力最大之汤恩伯以打击,维持汤恩伯、韩德勤、李品仙(时任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属桂系)三派的冲突,在华中对我更为有利,同时更可能使国民党军队及绅士阶层对我有好感。假如再不释韩,徒增恶感。主张由他出面,礼送韩德勤出境。3月29日,陈毅终于接到中共中央书记处的指示电。电报是发给饶漱石、张云逸并转陈毅的:“陈27日两电悉。同意陈所提办法处理韩、王问题”,“如陈估计韩留苏北比较有利,韩去路西反为不利时,即可使韩留苏北。但无论如何,均必须与韩订立一个密约,方不上当”。

中央既已认可了陈毅释放韩德勤的方案,陈毅也就该正式出场了。

陈毅与韩德勤这对战场交锋多年的老对手,终于在一个特殊的场合下见面了。彼此客套了一番后,陈毅随即转入正题。他阐明了中共团结抗战的基本主张,

、表示对韩德勤坚持敌后抗战将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陈毅同时也希望即使将来局面演变,不幸有大规模的摩擦发生,也力求与韩德勤保持友善态度,不受大局牵累。面对陈毅不计前嫌的宽大胸怀,韩德勤也不得不表示:“贵党贵军确有顾全合作的诚意,对本人的优待,至为感激。”接着,他检讨了自己从黄桥战役到山子头战役的许多问题,并提出共同订立协议以示互信。会谈的气氛很好。双方商定,由韩德勤的参谋长吕汉劲代表苏鲁战区副总部,彭雪枫代表新四军,共同拟订一个合作抗战的协定,交陈毅、韩德勤核准执行。4月1日,彭雪枫与吕汉劲签订了《新四军陈毅军长与韩德勤副总司令会谈备忘录十条》。由于这是韩德勤私下与新四军达成的秘密协议,所以第十条特别规定:“本条款双方均应绝对保守秘密,未得对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片面废弃或泄露公布。”

释放韩德勤那天,陈毅、彭雪枫、邓子恢特设宴为韩践行。然后,根据陈毅指示,新四军交还韩德勤400多人、300多支枪以及一部电台。另外,将缴获韩德勤的手枪、收音机、貂皮大衣、钢笔都发还给其本人。陈毅还应穷困潦倒的韩德勤的请求,赠送他8万元作为韩部的开拔费。韩上路时,陈毅等亲自为他送行。韩德勤感激不尽,羞愧地表示:“过去几年多有得罪,请原谅!今后再也不干那样的事情了。”

韩德勤一行在新四军四师骑兵大队护送下,坐上新四军为他备的牛车,带着新四军发还的部分人枪前往陈毅指定区域驻防。自山子头一战后,韩德勤在苏北的势力是彻底瓦解了。后来,韩德勤果真率其苏鲁战区副总部和江苏省政府机关迁往安徽阜阳,虽名义上还为江苏省政府主席,但再也没有回苏北同新四军搞摩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