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的“铁脚板”

作者:黎旋 张苗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3-02-07 阅读量:0

强行军是以加快速度和延长时间方式实施的行军活动,通常在奔袭、追击、迂回、摆脱敌军或遂行其他紧急任务时采用。

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因长期处于装备劣势,基本上只能采取徒步方式组织行军。特别是在战况激烈、时间紧张、任务急迫之时,我军为夺取作战胜利或保存革命实力,经常在恶劣战场环境和敌军重兵威胁之下实施连续数日、长途急速的强行军。

然而,正是在缺少车辆等机动装备的不利条件下,我军先辈靠着一双双“铁脚板”,跑赢了坐在轮子上甚至是“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从飞夺泸定桥,到奔袭威远堡,再到渡江战役千里追击,我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昼夜行军百余公里的战争奇迹。至今,世界战史上强行军的最高纪录仍由我军创造并保持。

1950年11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西线战事打响。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指挥第38军于26日夺取德川后,速令第38军继续以主力向院里、军隅里方向进攻,以一部插向三所里,堵住敌人南逃之路,以实施战略迂回。27日黄昏,第38军军长梁兴初接到命令后,深知穿插任务是完成整个战役目标的关键,遂命令所部第113师沿德川以南的小路向三所里强行军。

三所里是朝鲜北部的一个小村庄,处于美军第8集团军腹地之中,南临大同江,周边地形复杂。村西有一条由平壤通往价川的公路,既是西线敌军前后方运输补给的交通枢纽,也是西线敌军主力北进和南逃的必经之路,乃敌方防御部署的薄弱之处。同时,公路两旁连绵起伏的高山,便于设伏阻击敌人,达成战役突然性。这正是志愿军司令部下令先敌穿插三所里的原因。

第113师要想穿插三所里,可谓困难重重。短时间内需行军72公里,不仅沿途山路崎岖,还随时可能与美军3个主力师正面遭遇。而此时第113师只有十几门迫击炮和少量反坦克手雷,打击与机动能力均非常有限。

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第113师在苦战德川尚未休整的情况下,仍然迸发出攻坚克难、连续奋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经过一夜强行军,第113师全体指战员仅用14小时便疾行了72公里,于28日早8时许抵达三所里,旋即分兵一部抢占三所里旁的另一处交通要地龙源里。至此,第113师在美第8集团军北进南撤要道上堵住了一道最重要的“闸门”,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西线战场的后续一系列战役行动取胜创造了至关重要的条件。

在得知三所里被我军占领后,西线美军于29日全线撤退。败退下来的上万名敌军,被拦阻在军隅里至龙源里的狭长地带上。第38军主力立即对围困之敌进行猛烈攻击,同时第113师在强行军后仍能快速投入作战,牢牢坚守三所里、龙源里,为主力部队歼敌提供了重要保障。经过8个昼夜的围歼战,第38军消灭南朝鲜第7师,重创美2师、美骑1师,歼敌8000余人,俘敌3600余人,缴获汽车1500余辆、火炮300余门、坦克14辆,为实现整体战役意图立下头功。此战胜利后,彭德怀于12月1日与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等志愿军首长联名向第38军发出嘉奖令。

实际上,72公里只是图上测量的直线距离,第113师的真实行军距离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他们需要一边快速行军,一边打遭遇战,击败沿途多股南朝鲜军的散兵,才能一刻不停地向三所里狂奔。为躲过美军数十架飞机在头顶上不停地低空侦察,战士们必须反反复复地疏散隐蔽、跃进奔跑。最苦最难的莫过于炮兵和辎重分队,他们被火炮、弹药、物资压得直不起腰,仍寸步不离地紧跟步兵分队。一些战士跑着跑着突然倒在地上,就此长眠。而在翻越海拔1250米的长安山时,所有的干部冲锋开路,战士们结成一长串人链互相拖拉前进,以此来抵抗夜晚山上刺骨的寒气。

此战,第38军赢得了“万岁军”的光荣称号,而夜行百里、穿插敌后、断敌退路的第113师所创造的强行军纪录,或许唯有邓华的“奇迹”二字足以评价。正是在1950年11月27日的这个夜晚,第113师凭借非凡的精神力量,突破人体生理极限,在山路险阻、夜暗不明、天气严寒的朝鲜战场上,用一双双“铁脚板”战胜了汽车轮,创造了一个至今未被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突破的战史奇迹。即便是在1990年那场震惊世界的海湾战争中,拥有高度现代化装备的美、英军队在平坦通畅的伊拉克沙漠上,面对已然溃不成军的伊拉克军队,乘着重型装甲车辆快速实施机械化行军,4天也只跑了274公里的路程,平均每昼夜行程不足70公里。

今天的人民军队装备建设水平空前提升,基本实现机械化,组织强行军不再需要采取徒步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军不再需要“铁脚板”。“铁脚板”是一种精神,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无畏胆量,是逢敌亮剑、敢打必胜的英雄气魄,更是深植于人民军队体内的红色基因。

(摘自2022年12月29日《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