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在党的革命宣传战线的张仲实

作者:岳国芳 朱怡春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3-05-19 阅读量:0

张仲实(1903—1987年)是党史上第一位陕西省陇县籍共产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翻译家、理论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张仲实在党的宣传战线开展革命斗争,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民主主义文化作出应有贡献。

成立渭北特支,参加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张仲实出生于陕西省陇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20年底,陇县高级小学毕业的张仲实留校担任见习司书生。1922年夏,张仲实考取了三原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三原县已经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地。张仲实所在学校专门设置流通图书馆公开陈列中共中央的《向导》《新青年》、共青团中央的《中国青年》等进步刊物。张仲实在革命思想的熏陶下,确立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1923年7月至1926年6月,他一方面主动以《向导》《中国青年》等进步刊物的代销员身份团结进步学生;另一方面自发创办读书会宣传介绍革命思想。与此同时,共青团中央了解到《中国青年》在陕西三原的畅销情况后,于1924年8月委托上海大学学生李秉乾(又名李子健)返回家乡三原发展团组织。同年10月正式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渭北特支”,张仲实任特支干事。随后,渭北学生联合会成立,张仲实被推选为会长。

1925年1、2月间,张仲实正式成为共产党员,参加三原地区的党组织工作。不久,“中国共产党渭北特支”正式成立,张仲实任书记。他领导渭北特支举行民众集会以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倡议召开国民会议,此外还组织开展悼念孙中山活动、驱逐陕西军阀吴新田运动、声援上海工人阶级罢工斗争。

1926年6月,张仲实在《向导》上发表了关于陕西农民运动的通讯,揭露了军阀刘镇华统治的罪恶行径。张仲实也因此被列入了军阀的通缉名单。刚毕业的张仲实被迫离陕赴沪,继续开展革命工作。

远赴苏联深造,立志从事党的革命宣传事业。1926年7月,张仲实考取了由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同年9月,又通过了中共中央选派留学生的考试。10月,张仲实同其他60余人正式赴苏学习。张仲实起初被分配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同学有张闻天、杨尚昆、伍修权等共产党员。1928年5月,张仲实所在的大学与中山大学合并为莫斯科中山大学,他被分配到张闻天负责的俄文翻译班,参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工作。

留苏的4年间,为准确理解和翻译俄文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张仲实努力自学俄语。当时上课老师都用俄语讲授政治训练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程,中国学生的俄语基础薄弱,课程、理论学习都很吃力。为克服语言障碍,张仲实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查阅俄语辞典、读俄文。甚至到了周末,他都按部就班拿着辞典到教室学习俄语。他个人也因成绩优异担任教务班长。

1930年,即将毕业归国的张仲实,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履历表的“回国工作的方向”一栏,填写了“回国后愿做党的宣传工作”。可以看出,他的留学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回国之后宣传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张仲实在留学苏联期间所积淀的俄语功底、理论功底、实践经验,既开阔了政治视野,也为他后来从事党的宣传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抗战思想。1930年8月,张仲实遵照党组织安排回国,先后在唐山、天津从事工人运动,担任中共京东特委宣传部部长。1931年1月,张仲实赴上海联系当地党组织未果。在与党组织失联期间,他先后在神州国光社、中山文化教育馆工作,且定期向《时事类编》提供从苏联报刊上翻译的文章宣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状况。1935年2月,经胡愈之推荐,张仲实赴生活书店任《世界知识》杂志主编。张仲实所撰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之前途》《未来大战和我们》等时局评论,预见了不久后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也使得该刊物声名大噪,影响海内外。

与此同时,张仲实始终致力于党的抗战宣传工作。1935年6月,张仲实在《世界知识》上发表《东北四省的义勇军运动》一文,称赞东北人民“正在努力挣扎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侵略,正在进行着真正的民族革命战争,以争取自身的解放”。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他与邹韬奋合办《抗战》三日刊,并在首期发表《全民抗战的展开》一文,驳斥战败主义论调,高呼全面抗战。9月1日,张仲实又与金仲华等进步人士创办《战时联合旬刊》。1938年,张仲实在《全民抗战》先后发表了《中国抗战与苏联》《民族大团结》等数十篇呼吁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文章。此外,他所编写的20万字的《国际现势读本》也成为当时动员民众抗战、鼓舞民众抗战信心的重要参考书。1939年,张仲实与茅盾辗转至新疆开展文化统战工作。其间,他担任《反帝战线》的编委、新疆文化协会副会长,其发表的《八年来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等文章,对鼓舞新疆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产生了积极影响。

投身马列主义经典原著翻译事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40年5月,张仲实与茅盾经周恩来等人的帮助抵达延安,开展马列主义著作翻译、研究工作。同年6月,张仲实担任马列学院编译部主任,兼任陕北公学领导班子成员。他与编译部的工作人员在艰苦条件下,翻译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其中包括翻译英文版《列宁选集》20卷本,以及《马恩丛书》10卷本。张仲实还参与了《列宁选集》20卷本的校订工作。

与此同时,张仲实更为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研究与宣传工作。1941年,他在《解放》杂志发表的《掌握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为纪念列宁逝世十七周年而作》一文中提出:马克思主义有两种:一种是口头上的、书本上的、教条式的;另一种则是革命的、实践的、创造性的。进而总结道: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在自己20年来的革命斗争中,不仅已经学会了娴熟而正确地把马、恩、列、斯的学说应用于中国的环境,而且在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问题上,已经向前推进了马列主义,已经给马列主义的“总宝库”提供了好多新的贡献,添加了许多新的珍贵东西。除此之外,他还撰写《毛泽东传略》《朱德传略》等中共领导人传记,宣传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历程。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之后,张仲实先后发表了《我们的祖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一系列文章,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为推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