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解放后,邓小平一入城就从克服享乐思想、整顿作风入手,着力发展和巩固西南党的组织工作,以“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更进一步的布尔什维克化”,来完成“我们不能因胜而骄,而应谨守着毛泽东的教导,保持我党的光荣传统,紧密地联系群众,引导群众走向更大的胜利”的历史使命。
坚持实行公开建党的方针,严肃党的组织和生活
1950年9月,西南局组织工作会议召开,邓小平坚持问题导向,在全面整顿西南党的组织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反对关门主义倾向和“拉夫式的办法”,在产业工人中大量发展党员。针对一边是“人少事多”“干部少而弱”,一边是忽略城市的建党工作,不注意发展党的组织的现实情况,邓小平指出,“建党的步骤是先慢后快,慎重地个别吸收,既要反对关门倾向,又要反对‘拉夫主义’。一开始就要把根子扎正,就要严肃党的组织和生活”“除厂矿外,在学校、机关及其他系统中,也应作个别吸收,条件则应更严格些”,并提出“明年工厂应有百分之十的工人入党”等具体要求。据统计,重庆市至1950年底时所发展的1635名新党员中,大多数是产业工人;1952年吸收新党员7000多名,新建党支部254个。大量新鲜血液的补充,充实和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增强了党的战斗力。
整顿西南地下党组织,保持党的纯洁性。针对西南地下党组织5.6万名党员大部分是在1948年至1949年突击入党,受到党的教育少、残酷锻炼和考验少,入党时审查不严,手续简单混乱等现象,西南局组织部发出《关于加强党的教育、整理地下党组织的指示》等文件,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开办党员训练班,把党员选送到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和党校学习,放到清匪反霸、减租退押、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等运动中去接受锤炼,在火热的斗争一线甄别真伪,进一步纯洁了党组织。
坚持“破”字当头、立破并举,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邓小平始终坚持“破”字当头、立破并举,高度重视从思想教育入手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把宣传工作提高到应有高度。
防微杜渐,注重做好入城前后的思想教育。邓小平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敲响了“现在党内蜕化思想是存在的,已有端倪”的警钟,提出“少掉队就是胜利”的目标。为了做好进军西南的思想准备工作,邓小平坚决反对本位主义,反对叫苦和功臣骄傲思想。在进城初的3个月时间里,他在多个场合告诫“部队现在正发展着享乐思想”这个“何等危险而最可怕的现象”,要求“成立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使之实现其职务”;组成整编委员会,对机关用房、用车进行规范,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不设私人公馆,房子挤着住,集体办伙食,严防铺张浪费”。
提出“宣传工作是一切革命工作的粮草”,带头用“笔杆子”来推动工作。作为具有丰富宣传工作经验的邓小平,既重“武化”,更重“文化”。邓小平在解放秀山时就强调,宣传队人员必须紧紧掌握在手里,以便及时进行战地工作。他召开西南区新闻、宣传工作会议,强调“报纸真的同实际、同群众联系好了,对领导是最大的帮助”;指导创办《新华日报》,为新华书店、重庆市第一届文学艺术代表大会、《重庆日报》题词,把广播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武器之一”,把出版发行作为“政治文化食粮”,生动诠释了“实行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据统计,从1949年12月10日《新华日报》在重庆出版至1952年7月1日庆祝成渝铁路建成通车,近3年时间里,发表有邓小平名字的新闻、图片、报告、文章、讲话、题词等共80多篇次。
坚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带头执行党的政策和策略
西南解放之初,邓小平就带头抓好中央各项制度在西南的落地落实工作,以制度建设的刚性要求推动西南党建各项工作。
严格执行中央的政策、策略和法令。1949年2月,毛泽东电示第二野战军,要求把军队变为工作队,并就学会接收城市和管理城市提出“十一个善于”的工作要求。邓小平及时教育干部学习党的各项政策,在统一战线、民族问题特别是恢复财经秩序、征粮剿匪、城市工作、土改、“三反”“五反”等重大问题上,对那些不顾政策蛮干、把政策与任务对立起来的干部,进行严厉批评。他指出“要向同志们灌输政策思想,人人要做执行政策法令的模范”“政府通过的法令,党员一定要好好学习,切实执行,不然就一定要出乱子”。
执行及时和完备的报告制度。1948年8月,毛泽东向全党严肃警告,要求“严格执行及时的完备的报告制度,将这件事作为一种绝对不允许违反的指令”。邓小平重申坚决执行“两月的汇报制度”,他多次向党中央汇报西南局的情况,并得到毛泽东多次充分肯定。在1950年1月2日关于西南工作情况报告中,邓小平开篇点出“十二月八日到重庆,二十几天了,还未向中央做一次综合性报告”。1952年6月进京前夕,他还就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九次会议情况给中共中央并毛泽东报告。邓小平撰写的工作报告,既有分析又有结论,既报喜也报忧,既有问题也有建议,毛泽东称“看邓小平的报告就像吃冰糖葫芦”。
坚决贯彻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在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邓小平提出要让各阶层人士发表意见,不要只是共产党人“说了算”。在严格执行健全党委制的决定上,邓小平要求坚决做到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带头做到不个人包办和个人解决重要问题,高度关注文件太多、报告太多太长和保护机密等问题。针对多个部门遇事扯皮的情况,邓小平要求“重大一点的问题必须组织一个专门小组或委员会,指定主要负责的人员,以专责守”。美籍华人学者戴维·张概括邓小平“又有集中又有民主”,“认真考虑并采纳来自人民的意见”,“养成了决策制度化的习惯”。历史不只是过去的故事,还是能启迪今天的钥匙。邓小平主政大西南的3年,既是“下决心把西南建设好”的3年,也是“关键是把党组织整理好”的3年。
(摘编自《党建头条》2024年第8期 周廷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