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神”宋励华抗战二三事

作者:王贞勤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发布时间:2024-12-11 阅读量:0

宋励华(1903-1989),原名宋金川,山东省阳谷县人。全面抗战爆发后,他转战鲁西南地区,组织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和地方武装,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开展敌后平原游击战争,在粉碎日伪军“扫荡”“蚕食”、保卫和扩大鲁西南根据地的斗争中屡立奇功。他的名字使敌人闻风丧胆,被群众亲切地誉为鲁西南根据地的“夜游神”,其众多的传奇故事至今仍被当地群众所津津乐道。

练成“飞兵游击队”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宋励华任阳谷县抗日游击大队副大队长。1938年12月,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纵队政治部民运科科长的宋励华,被党组织派遣到鲁西南,配合当地党组织创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中共鲁西南地委决定派他作为地委和八路军的代表,到王道平任司令员的八路军一一五师陇海支队工作。

宋励华来到陇海支队后,几天内摸清该部情况,然后立即抓了三项工作:首先是抓“生活”,即联络当地党组织,想办法为部队解决了急需的给养问题;与此同时,他立即开始抓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战士们集中学习,为他们讲解共产党、八路军为国为民艰苦抗战的革命思想,短时期内提高了部队的思想政治觉悟;接着,他又组织战士们开展大练兵活动,使战士们的军事素质“上了一个台阶”。

为了检验三项工作的成果、提高战士们必胜的信心,宋励华派侦察员外出打探敌人情报、寻找战机。

据侦察员报告:菏泽县李庄集村一个恶霸公然投靠日伪,成立地主武装“杆子会”,在当地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为了铲除这股邪恶势力,宋励华立即进行了部署。

1939年农历正月十三,正值李庄集庙会。宋励华、王道平先派侦察员潜入李庄集,将敌情摸了个一清二楚。随后,他们带领20余名战士,扮作“赶会人”,混入人群中。在确认恶霸的位置后,宋励华、王道平立即率领战士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下了守卫的枪支,并击毙了企图顽抗的恶霸。随后,战士们又冲进“杆子会”,俘虏了里面的敌人,缴获了所有武器。

另据侦察员报告:曹县高辛庄有个大地主,被日军封为伪总联庄会会长。此人豢养了100多个家丁,依仗从日伪处得到了包括4挺机枪和两门迫击炮在内的大量武器,竟然公开叫嚣“和共产党势不两立”。宋励华和王道平经过周密策划后,率领陇海支队和部分民兵武装,在八路军冀鲁豫支队的配合下,秘密包围了高辛庄。宋励华首先向地主武装展开政治攻势,喊话劝降,但地主武装自恃武器精良、守备森严,负隅顽抗,等待日伪军的救援。当天夜里,攻寨的战斗正式打响。正当地主武装凭借火力优势登上寨墙拼命顽抗时,不防寨门却突然从里面打开了——原来,在战斗打响前,宋励华、王道平早已派出几名战士化装潜入高辛庄,为里应外合做好了准备。在内外夹击之下,守寨的敌人纷纷举手投降,伪会长也被活捉。

此后,宋励华、王道平率领部队积极开展游击战,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连续发起了大小战斗20余次,给盘踞在鲁西南的日伪军和地主武装以沉重打击,鲁西南群众都称他们为“飞兵游击队”,队伍迅速扩充到1000余人。

此后,这支队伍和其他几支地方队伍,被改编为八路军冀鲁豫支队五大队,宋励华担任了五大队的首任政治委员。

“夜游神”称号的由来

1940年8月,八路军鲁西南主力部队开赴黄河以北参加反“扫荡”作战。根据上级指示,宋励华改任鲁西南地委委员、军事部长,担负起保卫鲁西南抗日根据地的重任。

盘踞在鲁西南的日伪顽匪等武装,见八路军主力转移,便分六路大举进攻以“红三村”——曹县西北的刘岗、曹楼、伊庄为中心的鲁西南抗日根据地,妄图一举消灭驻扎在这里的中共地委机关及抗日武装。

1940年9月15日,地委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宋励华认为:“敌人虽然兵力众多,但各有各的地盘和目的,是一群乌合之众。只要我们审时度势,各个击破,就一定能够取得最后胜利!”地委经研究决定:宋励华除参与谋划和指挥整个面上的保卫战外,另外负责组建锄奸队,其目的是开展敌后工作、镇压“铁杆”汉奸。

宋励华接受任务后,立即派遣一批经验丰富的干部组成锄奸队,秘密潜入敌占区,一面发动群众拒绝向敌人缴纳粮食和捐税,为“红三村”减轻压力;一面组织群众,为“红三村”的军民筹粮。

由于宋励华等的出色工作,不久,驻扎在“红三村”北面的顽军、土匪便陷入了“经常断粮的境地”。宋励华还让干部群众放出八路军主力马上打回来了的消息,让他们更加惊恐。很快,这些敌人把驻地后撤四十里。“红三村”北面的威胁就这样被巧妙化解了。

北面的局势趋于稳定后,宋励华等又向驻扎在“红三村”西面的土顽发动攻势。经过缜密侦察,宋励华掌握了土顽头目的活动规律。一天,侦察员报告说:土顽头目正在周集村看戏。宋励华立即率锄奸队化装前往。到达现场后,宋励华让其他队员在外警戒,他孤身一人直奔雅座,先缴了保镖的枪,然后当着现场群众的面,宣布该土顽头目的罪行,并将其当场击毙。

接着,宋励华率领锄奸队队员再接再厉,又利用敌人戒备松懈、外出游荡之机,采取半路埋伏的战术,接连处决了多名夜间单独外出的伪军队长、伪乡长。驻扎在“红三村”西面的敌人被吓得惊慌失措,夜间只好龟缩在炮楼里不敢出来。这样,“红三村”和外界的联系有了进一步加强。周边群众都称宋励华是“夜游神”。

1940年12月底,八路军主力部队回师鲁西南,与“红三村”部队里应外合,一举打破了敌人的封锁,“红三村”保卫战取得了胜利。战后,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杨得志表扬宋励华说:“这个‘夜游神’干得好!”

“声西击北”取定陶

曹县于1940年8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县政府,鲁西南其他各县成立抗日县政府的条件也已陆续成熟。

据此,中共鲁西南地委决定在定陶县先行成立抗日民主行政办事处,代行县政府职权,宋励华被组织上任命为办事处主任。

宋励华此前曾多次到定陶执行任务,对当地非常熟悉。接到任务后,他立即出发,前往定陶开展工作。

当时,日伪军为阻止鲁西南抗日根据地向定陶县发展,从定陶到曹县建了一条封锁线。为打破敌人的封锁,宋励华到定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对封锁线各伪乡长的教育争取工作,并提出:你们要保证我们的人来往自由,不得阻挡,否则后果自负。伪乡长们久仰宋励华的大名,很快接受了这一条件。

1941年1月底,宋励华等经过一系列的艰苦工作,在定陶西南的张圈村,召开了全县抗日民主行政办事处成立大会。到会的干部群众多达1000余人,大会首先宣布办事处干部任职名单,宋励华兼主任,郭又新任副主任并主持工作。在会上,宋励华作了讲话,宣布在全县深入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和土地改革,他的讲话,引起台下群众的阵阵欢呼。此后,经上级批准,在定陶郭伯堂村宣告成立了由中国共产党和定陶抗日民主行政办事处共同领导的抗日武装——县大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龟缩在定陶县城的1300多名日伪军拒不放下武器。八路军鲁西南军分区劝降无果,决定消灭这股顽敌,解放定陶县城。担任这次攻城总指挥的,就是时任鲁西南军分区副司令员的宋励华。经研究,宋励华定下了“声西击北”之计。

8月19日上午10时许,宋励华下达了攻击命令。八路军从西门展开进攻。守城敌人抵抗不住,见北门外八路军人数较少,就打开北门,一窝蜂般向菏泽方向逃窜。敌人刚刚出城,便遭到宋励华提前布下重兵的包围,一番激战后,敌人基本被歼,定陶城宣告解放。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民武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