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施好民法典为抓手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作者:杨福忠 来源:河北日报 发布时间:2020-07-22 阅读量: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党和国家机关要带头宣传、推进、保障民法典实施,加强检查和监督,确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执行”。各级党和国家机关要充分认识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以推动民法典实施为重要抓手,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

实施好民法典具有重大意义

民法典是我国在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制度建设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编纂而成的,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促进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也为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实施好民法典具有重大意义。

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民法典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从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构建权利体系,处处彰显着增进人民福祉、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的要求。实施好民法典,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一个重要尺度。

实施好民法典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需要一系列具体的法律制度调整经济关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民法典把我国多年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强法治建设取得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成果用法典的形式确定下来,规范经济生活和经济活动。它的实施有利于维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有利于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实施好民法典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法治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提高党治国理政水平,必须提高各级党和国家机关贯彻实施好每一部具体法律的能力。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体,很多规定同有关国家机关直接相关。实施好民法典,有利于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时清楚自身行为和活动的范围界限,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完善立法,为实施好民法典奠定制度基础

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民法典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对有些内容只是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有些则授权立法机关另行立法作具体规定,这都要求立法机关及时回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比如,民法典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自动续期,但是对续期期限、续期费用如何计算以及减免条件等都没有明确规定,只是要求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为法律、行政法规预留了立法空间,需要相关部门及时出台配套制度,促进民法典的实施。

加强法规规章的清理,使其与民法典相协调、相统一。编纂民法典是一项立法活动,它把原来分散规定在婚姻法、物权法等众多单行民事法律中庞大的法律规范按照一定逻辑整合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编纂过程中,一方面修改了单行民事法律之间规定不一致的地方,实现了法制的统一;另一方面创制了一些新的法律规范,完善了法律规范体系。从现实来看,原来依据众多单行民事法律而制定的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存在与民法典规定不一致的地方。针对这样的情况,有关立法机关应对照民法典的规定,对现行有效的法规规章抓紧清理,该修改的修改,该废止的废止,保证与民法典相协调、相统一。

严格执法,提高行政协同保障民事权利的能力

民法典是将民事法律规范和行政法律规范有机融合在一起,协同保障民事权利的典范。它贯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要求,对通过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能够处理好的事项,交由民事法律规范来调整;对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才能处理好的事项,交由行政法律规范来调整。民法典中含有大量行政法律规范,在民法典1260个条文中,涉及行政职责和义务的规定就有近百个。比如,民法典要求登记机关依法及时公示法人登记的有关信息,要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利用合同实施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依法负责监督处理,要求公安机关及时调查、查清高空抛物责任人,要求行政机关及公务人员不得泄露或者向他人非法提供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自然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等等。这些规定为行政机关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协同保障民事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

行政机关协同保障民事权利,首先,要准确识别民法典中哪些是行政法律规范,理清其中所包含的权责事项。对民法典新增加的权责内容,及时写进本部门的权责清单中,以确保民法典的每一项权责规定都能得到落实。其次,要清楚自身行为和活动的范围界限。在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时,把民法典的规定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标尺,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不能侵犯人民群众享有的合法民事权利,并且在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他人不法侵犯时,依法提供保护。最后,要把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理念融入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行政裁决等活动当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公正司法,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

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司法工作核心的价值追求。民事案件同人民群众权益联系最直接、最紧密。司法不公,不仅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还会损害法律的权威以及司法公信力。在民法典实施之前,用于解决民事纠纷的民事法律规范分散规定在各个单行民事法律当中,此外还有最高人民法院为数众多的司法解释。法律规范多且分散,甚至不一致,使得法官在选择适用法律规范判案时比较困惑,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偏差,从而影响审判质量和效率。民法典体系严密,有总则有分则,有一般规定有特别规定,有效化解了以往民事裁判中遇到的法律冲突、难点,统一了裁判标准。这样,法官就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案情以及如何准确适用民法典的规定上,从而有利于提高民事案件的审判质量和效率,提高司法公信力。司法机关要加强民法典的学习,准确理解民法典的立法精神和每一个具体规定的立法原意,提高法律适用的准确性,做到公正裁判案件。

加强普法,让民法典走进群众心里

民法典是人民权益的保障书,对人民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给予平等保护。民法典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民法典与人民生活休戚相关,人民群众生活的每个方面,都离不开民法典的呵护。民法典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最大、编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专业性比较强,专业术语比较多。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各地各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形式,广泛开展民法典的普法工作。比如,组织编写并出版民法典的通俗系列读物,聚焦民法典总则编、分则各编的核心要义和重点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阐释好民法典的基本原则,阐释好民法典关于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方面的基本要求,阐释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让群众真正了解民法典、接受民法典、自觉践行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