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红色理论家”的郑德荣,是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我国著名党史专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被中共中央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郑德荣毕生坚持“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三种选择诠释了高昂的时代精神。
信仰的选择
郑德荣真诚信奉和实践马克思主义。1948年,还在读大学的他从国统区投奔解放区,27岁矢志成为一名党史的研究者。工作仅一年,他就在红色氛围熏陶下光荣入党,做出了对自身信仰的郑重选择。即便日后历经坎坷,郑德荣依然选择不变、初心不改。党史的研究让他的生命与信仰融为一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道路上执著前行。
“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一直以来,郑德荣提醒自己,也告诫学生,党史工作者是写“红色家谱”的,不管什么情况,都要立场坚定、对党忠诚,“一定要站在真理这一边”“要有为党工作的意识”。在他的影响下,三个儿子都从事了党史研究工作。郑德荣一生珍视共产党员这一身份,直至90多岁时,仍坚持过组织生活。
除了著书立说,郑德荣还坚持用真理的力量捍卫真理。从198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60周年纪念活动开始,每逢党日和伟人诞辰纪念日的相关重大纪念活动,他都著文参会,激扬主旋律,宣示正能量,甘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永久牌”。
郑德荣的一生,是用信仰贯注党史研究的一生。他立下“用毕生所学为党和国家做贡献”的誓言,从未因现实的挫折而放弃梦想,从未因理想的遥远而放弃追求。他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将坚定信仰融入学术、将教书育人融入生活、将研究创新融入生命,真正做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价值的选择
郑德荣认为,理论必须彻底才能说服人,要彻底,必须靠科学的建构和阐述,靠历史资料和历史事实说话。为此,他眼不离书,手不离笔,力求大量占有第一手资料,做到论从史出、言之有据、严谨求实。留校仅4年,他出版了第一部学术著作《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诞生的》。
“史论结合、以史立论、以论见长”,郑德荣众多学术成果,都提出了独到见解,填补了学术空白,匡正了传统观点。他主编的《毛泽东思想史稿》,开创了研究毛泽东思想史科学体系的先河。据统计,郑德荣一生撰写的学术著作和教材有50余部,高水平学术论文260多篇,著作在国家图书馆藏有30余种,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等均有藏书。
郑德荣治学严谨,也善于辨析史实。他立足文献,通过翔实的考证,搞清了党史研究中的不少迷案,并得到胡乔木、胡绳等著名党史学家的肯定。
郑德荣视学术为第二生命,视学问为终身事业,将工作需要当成人生志向,孜孜不倦教书育人,一腔赤诚诠释党史人的时代精神;将工作需要当成价值取向,以史立论匡正误,实事求是辨真伪;将工作需要当成奋斗方向,在理论创新道路上叩问不止,在宣讲传播真理上不辞辛劳,用真理的力量鼓舞人引领人。
人生的选择
郑德荣爱用毛泽东当年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的讲话作为座右铭——“永久奋斗”。
60岁,本该是颐养天年的日子,但对郑德荣来说,却是一个新的人生开始。他激情满怀地“规划”自己的未来:“我退下来后,要用10年时间,培养出10个博士,出版10部专著。”掌声之下,也不免有人产生怀疑。
30多年过去了,郑德荣用一组组充满分量的数据作出了精彩的回答。他培养了49名博士生,出版了40部专著,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仅2011年就发表文章14篇,这是一个中青年学者也望尘莫及的成果数量。党的十九大召开后,91岁高龄的郑德荣立即申报了“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项课题。
“红色理论家”郑德荣,对党忠诚一辈子,为党工作一辈子,毕生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一生践行着“传马护马”的誓言,为党育才积蓄红色力量,在“干”中活出了壮美的人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