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当地时间2019年3月22日,意大利众议院议长菲科向正在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主席发问:“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怎样一种心情?”习近平主席回答:“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总书记的这段回答,生动表现了共产党人为推动国家繁荣发展而牺牲“小我”的精神境界。在繁忙的国家治理中,总书记将许多的时间分给了教育事业:2018年5月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2018年9月召开全国教育大会,2019年3月召开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正如习主席所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涉及方方面面,其中,“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就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在日理万机中亲自部署谋划新时期的教育事业,亲自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戮力同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关切。这不仅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也为我们一线教师指明了前进的路径和奋斗的方向。
一、深入理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全国上下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人民群众在教育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党的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发展的40年,尤其是近些年来,医疗、航天、科技等领域出现了许多年轻的中国团队,创造出许多可喜的成绩,进一步证明了我国一以贯之的教育方针是正确的,进一步说明了教育对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给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认为,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所说:“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新中国70年的发展事实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富强、自由、平等和实现现代化的康庄大道。然而,在我们的身边,尤其是在年轻教师中,却出现一些不言党、不爱党之流,言行举止中甚至透露着“美分”“哈韩”“精日”等特点,把妄议中央、诋毁中国共产党的言论当成个性,把听党话、跟党走的人比喻为“五毛”;又或者认为自己不是思政课老师,不需要学习政治、了解政治,久而久之,成了一个只有专业技能却没有家国情怀和政治素养的人。对于这些现象,若不及时加以教育引导,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到我们的学生,“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也就无从谈起。二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自信。近些年来,诸如“读书无用论”“中国教育崩溃论”等观点时有出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经常拿着在中国教育制度下发生的个例去跟日本、美国等国的教育成果作比较,以偏概全地贴上“中国教育是机械化、应试化教育”的标签,动摇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教育的信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信心,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把握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把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教育的比较,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不断推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三是坚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奋斗的决心。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既然选择从事这份职业,就应当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在各种错综复杂的观点态度和利益诱惑中,要执着于教书育人,保持热爱教育的定力和淡泊名利的坚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
二、深入把握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第一标准的重要要求
教师是一份传统的职业,古已有之。在古代,教师被赋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有“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说法,这些观点无不表明了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这与我们今天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和社会期待是一脉相传的。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因此,党和人民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尤为突出的便是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
一是鉴于教师特殊的职业属性。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而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可以说,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质量和受教育者的能力素质。医德如何,十日之间分生死;官德如何,十年之间见治乱;师德如何,百年之间判盛衰。 由此可见,如果在教师队伍中出现师德败坏之人,其影响将后患无穷。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既是国家对教育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也是确保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
二是为了教师有效的发挥作用。《礼记》有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学记》有云:“亲其师,信其道。”这些无不说明,一名教师,唯有当他具备了令人钦佩的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他的观点才有可能被接受和传播,他的一言一行才会具有教育的力量,这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才是有效的、成功的。反之,如果言行不正、素质不高,这样不仅无法获得学生家长的信任,反而会引发社会公众对教师队伍的不满和谴责。最近几年,在教师队伍中,不文明乘车强行扒高铁车门者有之,不遵守学术规范剽窃他人论文者有之,不关心爱护学生甚至公开辱骂殴打学生者有之……这些虽是极端个例,却在一定程度上丑化了教师队伍的形象,也引发了社会的强烈不满。因此,我们每一名教师都应当自觉遵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不断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真正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三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湛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专业学识,也必须有高尚的品德,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专业的知识教育人,以高尚的道德感染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孕育灵魂。
三、深入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将立德树人贯穿日常工作始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前夕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提出了“四有”好老师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四有”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前提基础,是我们每一名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必须紧紧聚焦和认真落实的纲领遵循。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坚守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牢牢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理直气壮上好思想政治课,不断增强人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一代又一代接班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在云谲波诡的局势变化和多元的价值取向中,坚定信念,永葆初心,牢记使命,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践锻造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二是陶冶道德情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 对于广大教师而言,这个“道”便是“师道”,“明道”“信道”就是要求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为人师表”的准绳,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同时,不仅要遵守职业道德,也要维护社会公德、建设家庭美德,提升个人品德,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三是储备扎实学识。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在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而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中,要给学生一碗水,要求老师应当成为一个“水龙头”,有源源不断的知识储备,随时需要随时供给。活到老、学到老,这不仅是职业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给我们每一名教师提出的要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教师的“铁饭碗”已经逐渐被“打破”,没有一劳永逸、一成不变,必须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扎实掌握专业学科知识、教学理论知识和发展变化的其他知识,才能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四是播撒仁爱之心。泰戈尔在《飞鸟集》中说道:“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这句话用在教育领域,就是提醒我们老师要用爱心、耐心去关爱关怀学生,而不是依靠教师的威严去强行压迫学生。大量的教育教学活动证明,来自老师的一句温柔的问候、亲切的鼓励,会给学生极大的信心和勇气;而一个凌厉的眼神、一句武断的指责,将会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难以弥补的创伤。无论在高校从事何岗何职,都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用仁爱之心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大学党办秘书科科员 林金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