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槐(1911—1969年),著名文学家、评论家和翻译家。他在上海先后就读于中国公学和暨南大学,1932年加入“左联”,成为“左联”后期重要的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何家槐长期在中央党校任教,讲授写作和现代文学等课程。他一生与文学打交道,从创作到评论,始终坚持通过文学来反映现实、改造社会。
作家应该深入社会
在浙江金华省立七中读书期间,何家槐经常阅读五四时期新文学作品,表现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他与同学创办校园文学社团蔷薇社,合编文学期刊《浮沤月刊》,开始创作新诗和散文。在这期间,何家槐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观,他认为“文学家都是社会的产物,他所表现的全是社会的真相”,作家的使命“是在表现社会,移易社会,改造社会”。对于作家如何创作出反映现实社会的优秀作品,何家槐提出,首先应该“丰富自己的生活”。他将作家与科学家进行比较,认为作家不能像科学家一样,只置身于实验室,而应该走向更广阔的社会,收获多方面的、复杂的、错综变化的生活经验,“要听细微轻妙的音乐,要听粗嘈悽厉的歌声”。
何家槐不仅在观念上倡导作家应该深入社会、丰富自己的生活,而且在自己的创作中也积极践行。1925年,当时还在中学读书的何家槐,就曾勇敢地走出校园,深入农村,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6年底又到杭州总工会开展北伐宣传。抗战期间,他从事抗战文化宣传和统战工作,先后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和桂柳战役。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何家槐的生活,也使得他的写作具有了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20世纪50年代,何家槐在中央党校讲授写作课程,他不断强调“生活”的重要性,要求中央党校的学员,“必须积蓄和占有丰富的材料,使我们在写作时能够左右逢源、随心所欲地自由选用和驱使材料”。他在授课中经常以毛泽东和鲁迅的创作为例,告诫学员必须丰富自己的生活,否则写出来的文章将平淡无奇。这些对文学与生活关系的认识,对于我们当下从事日常性写作和文学性写作依然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文格与人格相统一
“文如其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理念,何家槐也秉持这一理念,视文格为人格的一种延伸,将为文之道作为为人之道的重要构成。他强调,真正的文学家必须“养成伟大的人格”,“他们敢说庸人所不敢说的话,他们敢做庸人所不敢做的事”。他重视现实环境对作家人格的锻造作用,认为作家“应该扣紧自己的心弦,捉着时代的精神”。
成长于动乱的时代,“革命”也成为何家槐“养成伟大的人格”的主要实践路径。他主张,“真真文学家也就是真真革命家”,他们“都是社会改造者,人类的明星,他们确有伟大的人格,不挠不屈的精神,先知先觉的才能,他们确有惊人的力量,领导我们向着前进”。在中学时代何家槐就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成年之后,便直接投入革命的洪流中。1934年4月,何家槐与周立波等一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长为我们党在文艺战线上的一名“老兵”。追求进步和爱国是何家槐为文、治学的最终目标,他的创作无不体现着一位进步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战争年代,何家槐没有躲在书屋将自己局限于个人的小天地,而是“用笔时候用笔,用枪的时候用枪”,执笔从戎,参军报国。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夕,何家槐加入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从事慰劳难民和伤兵、编辑文学刊物《光明》半月刊、撰写战时新闻和参加街头宣传等工作。除了这些重要的工作,年轻的何家槐“始终渴望着更辽远的地方和更艰苦的斗争”。1937年9月,他通过朋友找到上海进步文人钱亦石,希望能够加入他领导的战地服务队。据何家槐后来回忆,钱亦石在与他初次会见的“面试”中,曾担心他会因吃不了战争的苦、放不下家庭等有诸多犹豫。但实际上,面对钱亦石的“试探”,何家槐并没有任何迟疑,毅然选择舍小家为大家、为抗战尽一份力。
在近十年的军旅岁月中,何家槐始终不忘共产党员的初心,他将抗战与文学创作有机结合起来。为了使文学更好地服务于抗战的现实需要,他由早期主要写作小说和散文转向写作杂文和短论,积极倡导“国防文学”,“表现每一件值得表现的救国运动,描写每一个值得描写的民族战士”。1942年,何家槐出版了杂文集《冒烟集》,批判抗战环境中出现的种种丑陋现象,讴歌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1945年,何家槐又与司马文森、陈残云等在广州创办进步杂志《自由世界》,揭露国民党统治的黑暗。作为一名作家,何家槐始终胸怀底层民众,实现了文格与人格的统一。
写作必须严肃
何家槐一生热爱写作,他还出版了《作文基础知识讲话》,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作法讲授(研究)提纲》《写批判性和论辩性的文章必须一针见血》《从所谓“硬写”谈开去——文风漫谈之一》等文章,畅谈文章的写作之道以及文风等话题。
如何提升创作者的写作水平,何家槐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勤于写作”,在写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升技巧。但他也表示,我们不能为了写而写,尤其不能为了赶任务而“硬写”,“因为硬写文章不但很苦,而且也往往写不好,容易助长不好的文风”。如何解决“多写”和“硬写”之间的矛盾,何家槐提出了三条建议:第一,尽量争取写自己平时有些研究或至少与自己研究项目有关的文章。第二,为了能够对付临时的紧急任务,完成与自己研究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文章,必须平时多多接触实际、联系群众,注意时事、研究政策,广泛阅读书报、随时积累材料,以免临渴掘井,手足无措。第三,必须在写作前下一番功夫,就自己选定的题目搜集一些新的材料,多多益善,并须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还必须有足够的酝酿时间,千万不可没有思考成熟就贸然动笔,急于求成,免得写作起来胸中无数,而致一再返工,造成时间浪费。
除了勤奋,何家槐还特别强调“写作必须严肃”。在他看来,“写文章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是一个艰苦紧张的劳动过程,因而我们必须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不可稍存苟且侥幸的心理”。他认为,写作者要能够虚心向韩愈等古代作家学习,戒除马虎轻率的写作态度,“任何时候都诚诚恳恳、严严肃肃地从事写作”,如此方有可能创作出精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