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家致富到大家共富

作者:马玉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3-07-14 阅读量:0

在刚刚过去的7月1日,山西省朔州市应县臧寨乡大营村照例红红火火地办起了文化节,唱大戏、赛广场舞、扭秧歌轮番在村文化大院上演,村民赶着趟儿参加热闹。

一年一场雷打不动的文化节源于大营村党支部带头人杨立新。“乡村振兴就是要村干部和村民一起干,村民有了精气神就有了干劲。”他说,办这样的活动就是让大家伙儿心往一块聚、劲儿往一处使。

杨立新是村民眼里的能人。多年前,他凭着粮食收购、经营葵花籽生意成了全县有名的粮食经纪人,是村里最先富裕起来的人。

因为这份能耐,2008年他被村民集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高票当选的背后是村民对他的致富期许。

“村民吃水一直是‘老大难’,这是杨书记办的第一件大好事。”刚上任的杨立新把村里多年未解决的吃水难题当成头等大事。

大营村有1800多口人,80%的土地为盐碱地。村里的水人畜不能饮用,村民只能到七八公里外的化肥厂去拉水。“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拉水的塑料桶和汽油桶。夏天还好说,冬天寒冷,大家赶着毛驴车,开着三轮车,在土路上拐七趔八吃灰尘。”村民吴德堂回忆说。

通过筹集的40多万元,短短几个月,杨立新在村北五里坡上新打机井两眼,建设加压站1座,铺设自来水管道3.5公里,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第二年又筹资30多万元,新打机井8眼,实施了北水南调灌溉工程,铺设管网15公里,使全村水浇地面积增加了2000多亩。

饮水问题的解决唤回了村民种地的信心。2010年中糖糖业在应县办厂,杨立新察觉到这是一个致富的好路子,“大营村盐碱地面积较广,而甜菜是耐盐碱性较强的作物,非常适合在大营村大面积种植。”杨立新说。

经过村委会集体商议,大营村当机立断,鼓励村民种植甜菜。杨立新带头成立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连续三年大范围种植甜菜,平均每年达5500亩,为全村增收1000万元,户均增收3万元。大营村也因此成为全县甜菜种植第一村。

大营村紧邻金沙滩,盐碱地多于耕地。有限的耕地限制了产业发展,而在盐碱地上建起致富产业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番思量下,也为村民最拿手。为了引导村民发展养殖业,杨立新带领村里党员招商引资,成功盖起6个规模养殖场,带动村民通过养殖奶牛、猪、鸡增收致富。

如今,养殖已成为大营村经济收入的主要产业。据初步统计,6个养殖场今年可增加纯收入约2000万元。

2022年,杨立新和村委会将1000多亩盐碱地流转改造,通过土地整理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纯收入125万元,带动全村12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有了产业,大营村的面貌同步改变。村里有一片臭水坑,不仅影响村容,每逢下雨,严重影响村民出行。经过村委会商量,杨立新自己出资50多万元,将臭水坑改造成活动广场。

2012年到2015年,为了改变大营村“脏乱差”的乡村环境,村里筹集200多万元,在村东原来被村民戏称为“龙须沟”的地方,填沟造地,建起大舞台、文化大院、两个体育健身场所。

“2008年起,村里把7月1日定为文化节,节日里唱大戏,办书法、美术、面塑、刺绣、剪纸大赛,广场舞汇演。村里平时也是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比赛,老百姓的精气神跟过去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大营村村民周海说。

产业兴,村庄美,文化浓,随着大营村的改变,村民的腰包慢慢鼓起,笑容多了。杨立新把村民当初的那份期许化为动力,变成现实。(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