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铸师魂 不忘初心正师风——当代高校教师师德内涵及提升分析

原创:李颖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19-08-27 阅读量: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作出了一系列指示,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思想深邃、内容丰富和逻辑清晰。这些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鲜明的理论主题和重大的理论意义,包含战略地位论、角色定位论、职责使命论、师德建设论、根本保证论、理念创新论等重要内容,体现了在植根实践中不断创新理论、在问题指向里准确把握目标导向、在价值引领中充盈睿智辩证思维、在党性指导下彰显人民至上立场的基本特质,对推进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发展颇具指导意义,有助于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与进程。经过本次系统学习,笔者对高等学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内涵、目标、要求、建设等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一、高校教师师德的建设历程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高等教育以及高校师德建设工作愈来愈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回顾这些年有关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文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颁布,对我国教师的权利、义务、任用、考核等作了具体全面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于1998年颁布,其中也包括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规定。进入21世纪,高校师德建设工作越来越清晰,具体目标也更为明确。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2005年3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这是国家首次以师德建设作为文件名下发的正式文件,对于推动师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教育部联合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制定颁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高校教师制定的职业道德规范、我国高校师德建设迈向规范化的重要成果,为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具体标准。此后,相关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2013年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呼吁建立师德考核档案。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作为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最新指导精神,提出了诸多新的具体要求。它强调在高校师德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遵循高校师德建设规律,从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惩处六个方面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师德一票否决”;特别是明确了高校教师的七条禁止行为,俗称“红七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该文件对于全方位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标志着我国高校师德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中央下发的第一个教育领域的改革文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论述的具体体现,对新时代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部署。文件把“突出师德”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指出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明确将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弘扬高尚师德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高教教师师德的内涵

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自古以来人们在对教师赋予崇高敬意的同时,也对师德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教师职业因其伟大,师德标准也就高于常人。在社会道德存在滑坡的危险、社会风尚急需正确引领的社会转型期,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具有了与以往不同的内涵。

(一)个人道德修养是师德的基础

儒家经典《大学》开篇中就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起点。如何修身,《大学》指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近思录》中提出:“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德。”也就是说,一个人要多读书、多实践,促进对事物的认识,然后可以降低欲望,使自己意念真诚、心思端正、养成高尚的道德品性。

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要修炼道德操守,提升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读书修德,知行合一,付诸实践。”通过学习提升个人的内在修养和人格境界,做到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坚守正道、自强不息、勤俭节约、孝老爱亲、廉洁自省。教师个人品行端正才能够为人师表,在教育学生时做到表里如一。

(二)职业道德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由教师的职业任务、职业特征等决定的。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职能,这些职能的实现需要依靠教师。因此,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符合这些职能要求。除了所有职业普遍需要具备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要求之外,高校教师的师德还应该有思想进步、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坚持真理、开拓创新、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内容。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迫使每个学生去检点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和管住自己的那种力量,首先就是教育者的人格,他的思想信念,他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他的道德面貌的完美性。”

当代高校教师要思想进步、政治坚定,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勤奋学习。当代教师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也不再是躲在“象牙塔”中不谙世事的“世外高人”。高校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强烈的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师要自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引导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当代高校教师要以生为本、关爱学生。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大部分是90后,他们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长大,不惧怕竞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同时也有更强的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对平等、公平、自由、民主等价值观的诉求,因而教师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与他们交往,而要以平等平和的态度对待学生、关爱学生,做他们的朋友,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当代高校教师要严谨治学、勇于创新。教师要教给学生本领,自己就要有渊博的知识。在信息化背景下,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教师不能拘泥于已有的知识结构,而要不断学习钻研、拓宽视野。如果教师知识功底不够扎实,胸怀视野不够宽阔,在教学过程中必然得不到学生的欢迎。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对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教师肩负推动科技进步的任务,同时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自身就必须严谨笃学、勇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

当代高校教师要服务社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高校教师都是知识分子,要清醒认识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作为知识分子,还必须有坚定的文化自信,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积极吸收人类文明成果,推陈出新,既体现继承性和民族性,又体现发展性和时代性。

三、提升高校教师师德的对策

(一)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应将师德师风作为第一要求。一是需要明确专责工作机构,压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制度建设,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三是做细用实师德师风考核,强化师德师风教育监督。

(二)提升高校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提升专业素质能力是高校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一是夯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教书育人能力。二是完善科学研究布局,以学科专业为支撑,系统提高高校教师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三是发挥高校教师人才智库作用,全面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

(三)深化高校教师管理制度改革

深化管理制度改革是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一是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改革,打破编制体系的固化管理,建立健全高校教师总量管理、动态调整机制。发挥院系用人主体地位,向用人主体充分放权,探索院系自主开展招聘、培养、评价等工作。二是真正打破“近亲繁殖”,适应人才培养结构调整需要,改进高校教师年龄、学历、职称、学缘、地缘结构。三是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畅通职业发展渠道。四是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创新培训管理服务。

(四)建立高校教师分类评价体系

扭转不科学的人才评价导向,破除“唯资历、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评价指挥棒问题。一是改革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以成果质量和实质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二是建立分类评价、差别化评价体系。三是简化人才评价程序,科学设置人才评价周期。

(五)完善高校教师地位待遇保障

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需不断完善教师地位和待遇保障,增强高校教师职业整体吸引力,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一是综合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坚持把教师工作置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二是深化高校教师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三是多措并举提高青年教师待遇,让其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李颖: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