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全民族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的新高度 ——学习《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作者:沈壮海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9-11-22 阅读量:0

新世纪之初,我们党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18年过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篇指导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具有新而实的鲜明特点。一方面,《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时代,深度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炼这些年来公民道德建设实践的新经验,同时密切关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公民道德建设的新课题,对公民道德建设作出了新部署。另一方面,《纲要》中贯穿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在抓准、落实上下功夫,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以及道德教育、实践养成、网德建设、制度保障、组织领导等逐一作出了明确具体的阐述,清晰回答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建什么、如何建等关键问题,具有鲜明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风貌。认真学习并切实将《纲要》的要求和部署落到实处,化育神州浩荡时代新风,是我们这个民族成就新的文明、实现伟大复兴的要求,是中华儿女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需要。

将《纲要》落到实处,需要聚焦主题。在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人是唯一的主体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要依靠的,是所有中华儿女都努力成为复兴使命的担当者、不忘初心的新时代奋斗者,即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时代新人之“新”,不在长幼之分、职业之别,核心在于具有在新时代为民族复兴大业作贡献的良好素质。推动新时代的公民道德建设,主题即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纲要》正是对“育新人”这一新时代战略要求的积极回应,文中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重点任务、着力点等的清晰勾勒及明确部署,是从公民道德建设的角度,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素质发展要求的具体展开。在《纲要》的贯彻落实过程中,聚焦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主题,要求我们下足“着力”的功夫,也做好“聚力”的文章。就“着力”而言,即要围绕“育新人”的主题,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倡导共产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引导人们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校准价值坐标,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在一起,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就“聚力”而言,即在公民道德的建设中,方方面面的实践展开,都要时刻存有清晰明确的“主题意识”,始终看得见“人”、指向于“新人”的建设,不流于形式,不骛于虚声;要使“育新人”成为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各方面建设力量凝汇合力的交汇点,使各种建设举措始终能够以“新人”的建设为中心而守正创新、富有活力,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涵养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主体力量。

将《纲要》落到实处,需要扣紧主线。《纲要》指出,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这一概括,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纲要》文本、在《纲要》落实中的主线意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就实质而言,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道德建设领域的具体转化和丰富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过长期奋斗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之所以能够越来越清晰可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立人之德、健党之德、兴国之德、强族之德的坚定追求与积极践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不同领域,都应自觉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展开丰富的建设实践,以这一主线引领贯穿、整体协同,共同聚力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培养和造就。在学校,要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全过程,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有效传授给学生;在家庭,要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在社会,要以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树立鲜明时代价值取向,彰显社会道德高度;在网络空间,也要自觉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让科学理论、正确舆论、优秀文化充盈网络空间,让正确道德取向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流;在各种法规制度、公约民约等的建设中,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内在的灵魂。总之,要通过这些丰富具体的实践展开,将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准则和公民价值规范,有机融入公民道德建设各方面、全过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贯穿教育、融入制度、化于环境、润进人心、见诸行为,成为我们新时代的价值引领。

将《纲要》落到实处,需要做好主体。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面向所有公民,是一项共享的事业,也贯穿着共建的要求。社会有机体的每一方面、每一领域、每一层级、每一分子,都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力量,都应担负好主体应尽的职责。《纲要》对公民道德建设中不同类型的主体,都做出了明确的职责规定,提出了明确的履职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负起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责任,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局工作谋划推进,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统战、政法、网信、经济、外交、教育、科技、卫生健康、交通运输、民政、文化和旅游、民族宗教、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党政部门,要紧密结合工作职能,积极履行公民道德建设责任;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各级文明委和党委宣传部要切实履行指导、协调、组织职能,统筹力量、精心实施、加强督查,抓好工作任务落实。这些部署和要求,以具体的规定而非普遍性、笼统性的号召和鼓励,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领导、组织、协调、督查等方面的主体及其职责,将我们党一直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齐抓共管的理念与要求予以了制度性转化。《纲要》还对不同战线、群体、领域等参与、服务、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如要求文艺创作要自觉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植德;新闻舆论工作要自觉把正确价值导向和道德要求体现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新闻报道中,体现到娱乐、体育、广告等各类节目栏目中,发挥好成风化人、敦风化俗的重要作用。在努力将这些要求落到实处的同时,我们还应在社会全员中普遍增进人人都是公民道德建设主体的认识和观念。不论处于何种职业、哪个岗位、什么领域,每一个公民都应是公民道德实实在在的践行人,都应自觉遵循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锤炼个人品德,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在网络中做一个好网民。有了公民道德建设主体自觉的普遍增进,便一定会达到我们全民族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的新高度。

(作者:沈壮海,系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