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沂蒙精神 密切党群关系

作者:刘慧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2020-11-24 阅读量:0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考察时对沂蒙精神进行高度凝练和概括,高屋建瓴地指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沂蒙精神孕育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升华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弘扬和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沂蒙精神的本色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空间的转移而消褪,反而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兼收并蓄、历久弥新。中国共产党与沂蒙人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不仅是革命战争年代党群关系的生动体现,也为构建新时代的党群关系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

一、沂蒙精神蕴含“全心为民”的元素

在沂蒙根据地党政军民同仇敌忾、齐心对外的峥嵘岁月里,时时处处都演绎着党群一家亲、军民一家亲的生动画面,诠释着“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党群关系的深刻内涵。党政军进驻山东以后,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沂蒙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作为革命的目标,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管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抑或是改革开放至今,沂蒙地区的党政军领导干部们都身先士卒,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做到了极致。刘少奇在沂蒙根据地大刀阔斧地推进减租减息运动,让沂蒙人民在经济上翻了身;徐向前在严冬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一件棉衣披在百姓身上,让沂蒙人民暖了心;王同昌在村民因缺钱、少劳动工具、没有种子而焦急之时,毫不犹豫地率先将省吃俭用积攒多年的家底拿出来购买生产工具,兴办合作社,让沂蒙人民有了路;王传喜为了代村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克服重重困难,坚定地带领代村民众勤劳致富……这些发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和事无不彰显出沂蒙地区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全心为民之情,这些催人奋进的事迹体现的正是沂蒙精神所蕴含的“全心为民”的元素,沂蒙精神正是在这一个个鲜活事迹中得到传承和赓续。

二、沂蒙精神包孕“铁心向党”的基因

关系总是相互的,感情必然是双方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军队进驻山东时,封闭在群山中的沂蒙群众不了解中国共产党代表谁的利益,不知道八路军是为谁而奋战,但是当他们见证了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和每一位官兵为了当地民众而与敌人进行生死搏斗、血洒疆场时,沂蒙人民找到了答案。从此沂蒙人民便坚定地走上了倾其所有助革命、全家动员去杀敌的抗战支前道路。革命战争年代涌现的“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等女性群体,她们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革命的半边天。为了支持革命,她们不仅将自己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送上战场,而且自己也昼不息夜不眠地烙煎饼、缝军鞋、送弹药,很多人因过度劳累而终身落下病根,甚至早早离世。不管是刘永良“一门三英烈”的感人事迹,还是梁怀玉“谁先报名参军,我就嫁给谁”的铮铮誓言,抑或是新时代以于爱梅、朱呈镕为代表的“沂蒙新红嫂”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情怀……这些都展现了沂蒙精神中所包孕的“铁心向党”的基因。

三、沂蒙精神彰显“党群一心”的关系

沂蒙精神中“全心为民”的元素和“铁心向党”的基因从双重角度生动诠释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不管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硕果累累的改革攻坚期,所有胜利的取得都离不开党和人民水乳交融的同心协力。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离不开民众无怨无悔的支持,如果没有民众的支持,党的执政根基就会动摇,党的执政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民翻身得解放事业的实现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取得同样离不开党的领导,如果没有党的坚强领导,人民的幸福生活只能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生死与共本是一体,在沂蒙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中要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使沂蒙精神在构建新型党群关系中赓续。

四、弘扬沂蒙精神,构建新型党群关系

在不同时期,党群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动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而表现不同的特征,但是不管时代怎么变化发展,“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党群关系的本质内涵不会改变。新时代是一个伟大的发展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面临深刻转型的时代。新时代的党群关系发生着新变化,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挑战。个别基层党员干部的为民初心有所动摇,党群之间存在思想隔阂等问题虽然仅仅出现在少数人身上,发生在个别基层地区,但是影响不小,危害巨大,这些问题必须在构建新时代党群关系中引起重视并得以解决。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构建新型党群关系不仅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头雁领航的标杆效应,也要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夯实执政根基,在党群同心中进一步密切“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

沂蒙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抗争史。沂蒙人民在与敌人抗争、与死神抗争、与命运抗争中,用热血和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沂蒙精神之所以能够频频在艰苦岁月发挥作用,关键就在于“心”,无论是其中蕴含的“全心为民”元素,还是其中包孕的“铁心向党”基因,抑或是其中彰显的“党群一心”关系,“心”无处不在又至关重要。今天,沂蒙精神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呼应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弘扬沂蒙精神,呼应初心有赖于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群体的引领作用。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能够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雁阵排排的“雁阵效应”。首先,党员干部要带头找路子。发展是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最好办法,广大党员干部应该认清形势、结合实际,认真剖析现实困难,直面前进道路上的荆棘和泥泞,用实际行动为老百姓“蹚出路子”。其次,党员干部要带头想法子。在问题和困难面前,党员干部不能打退堂鼓、不能作壁上观,而要积极地动脑子、想办法,脑子转起来,方法才能涌进来。最后,党员干部要带头讲担当。担当是践行初心的时代召唤,党员干部既需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也需要切实增强“四个自信”;既需要直面矛盾问题,也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唯此,党员干部才能练就能扛事的坚强臂膀,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这些都是沂蒙精神中蕴含的“全心为民”元素在新时代的要求和体现。

沂蒙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自我完善,构建新型党群关系必须要把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融入新时代。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构建新型党群关系需要在传统革命精神中寻找新的启示和方法,坚持与时俱进。首先,要与时俱进地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沂蒙精神得以弘扬的关键在于其将党的宗旨意识升华为价值形态,在这种价值形态指导下,党爱民,民爱党,逐渐形成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血肉联系。弘扬沂蒙精神必须站稳群众立场,聚焦群众所需所盼,立足群众现实困难,启迪群众智慧,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其次,要不忘初心地坚定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沂蒙精神的支柱和灵魂。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要坚定理想信念,既要加强理论武装,强化党性修养,又要立足本职岗位,用实际行动为群众干好事、做实事。最后,要因时而新地坚持改革创新。从建立“战工会”体制到总结推广“豆选”方法;从开展“满缸运动”,到灵活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发明“地雷战”“麻雀战”“翻边战术”,这些都说明创新贯穿于沂蒙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之中,沂蒙精神蕴含创新的因子。进入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传承沂蒙精神,坚定改革决心,不断推陈出新,在创新中为社会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在创新发展中构建和谐的新型党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