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保持好心态才能干出好状态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3-05-29 阅读量:0

心态浮则作风漂、状态躁则工作粗,只有知责图进、知足平和,事业发展才能稳步向前。能否保持理性平和心态,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路上的重要考验。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年轻干部要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心无旁骛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做事”。在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叮嘱,“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也就是不能不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要把这种浮躁心理、急躁心态都压下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现代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年轻干部队伍心态培育和健康成长指明了发展方向。

精金百炼良骥千里,以更宽的胸襟看待“位”与“为”。位从为来,“有为”是“有位”的前提条件,但不能让“有位”成为“有为”的追逐目标。一旦政绩观扭曲,必然会在权力欲望、短期利益的驱使下追求表面之“为”。例如:重眼前轻长远,造盆景刷眼球,造势一时而不是造福一方;重显绩轻潜绩,追求排名位次,贪一时功图一时名;重对上轻对下,不负责不担当,不是拎着“乌纱帽”为民办事,而是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重升迁轻事业,醉心于留名邀官的小格局,忽视了一域发展的大事业。最终在一味求快谋提拔的心理支配下,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走关系”“找门道”上,丧失了底线原则。年轻干部只有放下“名利包袱”才能轻装上阵,杜绝博眼球式的创新、力戒口号式的表达、摒弃包装式的落实,才能真心实意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同时,“有位”是“有为”的一种结果,但“有为”并不能以是否“有位”来衡量。“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决定人生价值的,从来不是职位的高低,而是真正能够不朽的立德、立功与立言。“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这是邓小平坚定不变的信念,在历史关头能够顶住压力推动变革。“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这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主动选择,从院长改任副院长,就是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这也启示我们的年轻干部,必须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为谁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和“怎样创造政绩”等问题上端正态度,以真抓实干之“为”争取为民谋利之“位”。

黄河九曲泰华三峰,以更远的眼光看待“得”与“失”。人生之路并非直线向前,年轻干部的历练成长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一旦得失心过重,难免让心态在权衡利弊、斤斤计较、盲目攀比中更加焦虑,甚至走向自我否定的境地。有的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希望组织马上看见并提拔重用,否则就感觉怀才不遇整日郁郁寡欢,最后自我放弃撂挑子;有的遇到一点磕绊就怨天尤人,认为是领导刻意打压“穿小鞋”,以至于心理扭曲自我“边缘化”,成了负能量传播中心;有的不能容人短、不能见人长,看到别人升得高提得快就心态崩溃,在嫉妒心理支配下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人生的得与失、成长的快与慢,从来不是因一时一事而能够给出诠释的。我们既要正确看待个人作为、岗位匹配、组织认可之间的辩证关系,把暂时的“失意”当作考验,把短期的“失落”看作磨砺,相信组织会公道地对待干部、公平地评价干部、公正地使用干部,主动提升能力素质、涵养境界情怀、扛起责任担当,作出经得起组织考核、人民检验的业绩。更要正确看待短期利弊与长期福祸之间的关系,人生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任何得与失、成与败、福与祸都要拉长时间维度去感悟。不坠青云之志才能压倒“躺平”之害,常怀感恩之心必能克服“内卷”之困,积极进取方能终结“摆烂”之态,以肩负“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前途和时代大势,不断实现个人境界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