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要提高舆论应急处突能力

作者:石国胜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3-06-26 阅读量: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系列重要讲话,阐明了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正确路径,饱含了对年轻干部的关心关怀、殷殷叮嘱和殷切期望。作为一名应急管理新闻舆论工作者,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倍感振奋、备受鼓舞,更深感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其中就包括应急处突能力。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处于爬坡过坎期,自然灾害处于多发频发期,各类风险隐患交织叠加。特别是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破坏性大、影响范围广、社会关注度高、公众代入感强,往往同步滋生聚集舆论风险。应对处置不当,极易成为社会热点和舆论焦点,甚至酿成公共事件、形成“次生灾害”。因此,提高舆论应急处突能力,既是灾害事故应对处置的必然要求,也是防风险、聚民心、促稳定的重要手段。应急管理部成立以来,牵头应对处置了一系列重特大灾害事故,作为新闻宣传司的干部,我对提高应急处突能力、防范化解舆论风险有更深的体会。

坚持人民至上。发生灾害事故等重大突发事件,受影响最大、遭受损失最大的是人民群众。每一个救援进展、每一项救助安置,都牵动着人民群众的心理和情绪。做好突发事件新闻舆论工作,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善于与人民群众共情,把满足人民群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对自身利益的关切、对心理抚慰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始终与人民群众同频共振。这几年来,我们秉持这一原则,在重大灾害事故应对处置中,都第一时间通过新闻媒体把党中央的关心关怀传递给群众,把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应急救援举措进展告诉群众,把可能存在次生危害和环境风险警示群众,把需要支持配合的事项提醒群众,让人民群众在灾难面前能暖心安心放心。

坚持务实坦诚。随着全社会法治意识、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要求也更高,既希望结果有力有效,也要求过程公开透明;既想知道“怎么了”,也想了解“为什么”。因此,要把实事求是的原则、务实坦诚的态度贯穿到舆论应对处置全过程、各环节。具体来说,一方面,针对灾情损失、现实影响、处置难度、善后安置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解疑释惑,给人民群众以知情权;另一方面,针对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群众的质疑和批评,也要态度端正、正面回应、及时改进,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绝不能敷衍推责,导致公信力丧失,陷入“塔西佗陷阱”。

坚持协调联动。灾害事故新闻舆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仅靠宣传部门单打独斗是不够的,必须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宣传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应急处置协调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强化会商研判、形成工作合力。这些年发生的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管理部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救援处置的同时,都同步启动新闻舆论应急响应,会同相关地方、部门共同组成舆论处置应对小组,统筹归口开展工作。如2022年四川泸定地震,我们在中宣部的指导支持下,与地方党委政府和主要新闻媒体协同发力,把新闻宣传、舆情引导、科普阐释、信息服务、安全提示等统筹部署,有力服务了抗震救灾大局。

坚持斗争精神。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一些重大突发事件背后,往往都会有境内外敌对势力借机生事、造谣煽动,矛头直指我党和政府、国家体制,与我争夺阵地、争夺民心、争夺话语权。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积极稳妥应对处置,理直气壮开展舆论斗争。要增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打好主动仗,对潜在的舆论风险要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有针对性开展应对处置工作,坚决防止公共安全领域问题向政治安全领域传导。特别是针对恶意造谣煽动行为,在澄清事实、回击谬误,还原真相、正本清源的同时,该依法处理整治的,坚决果断出手,决不能给造谣生事和捣乱破坏分子可乘之机。

坚持讲好故事。重大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每当发生大的灾害事故,全国上下同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展示出我们独特的制度优势和治理优势。相比有的国家“考古式”救援、“作秀式”救援,我们更有讲好中国救援故事的自信和底气。这些年来,在一些大的灾害事故救援处置中,有许多感人的救援故事被挖掘出来、传播开来,鼓舞凝聚了人心士气。

突发事件时间急、任务重、压力大、风险高,是对年轻干部成长最好的考验和检验。特别是从事应急管理新闻舆论工作的干部,一定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工作本领,努力提升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和水平,以高质量、专业化的新闻舆论工作,服务应急处突和防范化解风险大局!

(作者系应急管理部新闻宣传司副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