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培训政策解读—— 校长培训走向“校长专业”建设

作者:郭垒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01-19 阅读量:0

2013年2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教师[2013]3号)(以下简称《专业标准》),随后相继出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3]11号)(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厅函[2014]9号)》(以下简称《校长国培计划》)、《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校园长“三段式”培训指南>等四个文件的通知》(教师厅[2017]7号)(以下简称《培训指南》),并从2015年开始,组织培训专家研制《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标准》。

这一系列政策文件,背后蕴含着以培训专业化为主线的政策思想,体现为“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逻辑规制”“培训体系”“项目体系”“课程建设标准”“培训教学模式”的逻辑次序,指导着中小学校长培训不断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提出校长培训课程设置的逻辑规制。《专业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五大基本理念: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这五大理念,实际上是校长培训中有关内容设置的课程理念,依次指向校长的道德使命、办学宗旨、角色定位、培训内容的实践导向、个人素养的时代要求。《专业标准》描述的校长六项专业职责: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实则是对培训内容的课程设置提出了逻辑规制,从中可以解读出对校长价值领导力、教学领导力、组织领导力及相关学科知识的描述,由此将校长的岗位职责与校长培训的学科、课程和专业要求联系起来。

遵循成长发展规律,建立校长培训体系。《意见》和《校长国培计划》中,相继提出“以促进校长专业发展为主线”,“遵循中小学校长成长发展规律”,“学员为本、分类施训、连续培养、注重实效”的指导方针,围绕《专业标准》中的专业素质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类别、岗位的校长,以及校长成长的各个专业发展阶段,建立“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和“专题培训”的体系。其中,任职资格培训重点提升校长依法治校能力;提高培训重点提升校长实施素质教育能力;高级研修重点提升校长战略思维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专题培训重点是结合当前办学中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的问题引导式培训。

项目细分,建立校长国培的“招生体系”。在培训体系框架下,《校长国培计划》进行了“校长国培”的项目安排,这相当于建立了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招生体系”。这些项目包括: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助力工程(以下简称助力工程)、全国中小学骨干校长研修班(以下简称研修班)、全国中小学优秀校长研究班(以下简称研究班)、名校长领航班(以下简称领航班)。

其中,助力工程属于提高培训,研修班、研究班、领航班合称为“卓越校长领航工程”,属于培训体系中的高级研修。分层分类、递进连续的培训,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小学校长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规律的认知,引领着校长培训体系化的专业理念。

研发培训课程标准,指导“校长专业”建设。高等院校没有校长专业,也不可能设立校长专业,校长培训项目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校长专业”的角色,而专业就需要有课程体系建设。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于2014年开始,组建专家团队,研发校长培训的课程标准,期望为各个培训机构提供有关校长专业发展的课程建设指南。但课程标准相较其他文件最难研发,涉及有关学科内容体系与校长岗位和生涯的关联性、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每一门课程或模块的地位、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及各个课程的认知特性等。类比国民教育体系,本科以上的教育亦很难见到课程标准,因此,制定校长培训的课程标准,困难可想而知。

总结培训教学模式,促进培训教学专业化。自校长国培计划启动以来,校长培训模式持续创新。汇总起来,可大体归纳为如下专业化培训模式:集中面授、影子培训、行动学习、名校访学、送培下校、诊断式培训、专家(或名校长)工作室、教育思想论坛、返岗研修、结对帮扶。2017年教育部颁发的《培训指南》中提出的“三段式”、“送培进校”诊断式和工作坊研修,实际上是由上述的两种或以上模式复合而成。《培训指南》专门就几类培训教学模式给予了简要而精确的描述,目的是面向全国各校长培训机构,给出国家级培训层面的专业化示范和指导。由此,校长培训专业化的政策思想进入了培训教学层面。

上述教育部有关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文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着培训机构的专业化建设。但是,这些仅仅是培训事业专业化的一部分。

培训作为一项事业,应从培训机构的专业化、培训职业的专业化和培训事业的社会建制方面来着眼。第一,通过进一步加强校长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规律的研究,逐步形成成熟的“校长学”,加强培训机构的专业基础支撑;第二,通过在高水平师范大学和培训机构建立培训学科和培训专业,推进专职培训队伍的专业化程度;第三,在高等教育体系设立相关学科和专业学位建制,引领带动培训事业在社会建制体系中的专业化程度。

(作者系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国家级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