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师道尊严 引领社会风尚

作者:郭立场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03-08 阅读量:0

在今年两会“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我认为师道神圣,不可违反。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违反了师道,迟早是要受到惩罚的。”陈宝生部长重振师道尊严的提法备受关注。

师道尊严,本指为师之道,是支配教育活动中师生关系的核心教育理念。所谓有道之师,不仅要求“学高”,而且要求“身正”。为人师者,只有善其德、端其行、正其道,才能让他人信服并成为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根本在教师。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是关乎国家民族未来的根本所在。教师是文明的传递者,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被寄予承载教育乃至国家、民族未来的厚望。教师是帮助青年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引路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基础与前提,由一个个教师个体支撑起来的教育体系,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社会财富。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受市场经济潮流的冲击、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师道尊严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考验,辱骂、体罚学生、有偿补课、收受礼金等违反师德、甚至违反法律的偶发事件,损害了教师声誉,败坏了教育形象,也引发了民众对教师群体素质的担忧。虽然这种情况只是个别的,远不能代表主流,但只要教师败德行为存在,就应该引起足够重视,而不能掉以轻心。近年来,教育部始终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先后出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多项制度,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以“零容忍”筑牢师德高压线,严惩教师败类,守住师德“红线”,维护了教师的职业荣誉,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师道的光辉,源自教师的坚守,也离不开学生、社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重振师道尊严,让教师赢得更多社会尊崇,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教育才能更好决定未来,未来才会大有希望。

不久前,《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从破解发展瓶颈入手提出“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如何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如何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等做出了顶层设计和明确要求,为“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出真招实招。

尊师重教并不是空洞的大道理,而是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具体的要求,表现在社会日常中点点滴滴的言传身教。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当务之急,是兑现教师价值,强化教师准入制度,优化教师评价机制,切实加强待遇保障,提升教师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为师道尊严保驾护航,让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待遇弱势和权利贫困,真正造就一大批一辈子献身教育、让学生永久铭记的教育家,进而实现“风以动之,教以化之”的育人理想。(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 郭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