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与魅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核的时代性阐释

作者:王岩 殷文贵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发布时间:2019-04-22 阅读量:0

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已有170年的历史,马克思也已经逝世130多年,但马克思主义逻辑严密的理论架构和不朽的思想魅力是难以超越的。值此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架构和思想魅力,进一步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方向前进,是我们致敬马克思的最好方式,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

一、历史唯物主义:纠正了过去人们对历史发展的错误认知

自人类诞生以来,善于“仰望星空”者就开始了对自然、社会等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历史问题的求知和探索,在不同时代得出过不同的结论。令人遗憾的是,直到19世纪上半叶,人们对人类社会的结构、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形态的更替等问题的认知,还基本停留在个人的主观意志和客观精神层面,往往“用迷信来说明历史”,而不是“用历史来说明迷信”。

这种错误认知直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才得以扭转,马克思开创了用“科学之眼”考察历史和社会之先河:即“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历史唯物主义使“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即历史观中被驱逐出去了”,“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置于它的真正基础上”,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

历史唯物主义彻底颠覆了黑格尔、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明白了“生活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生活”。历史唯物主义发现了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它是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历史唯物主义充分揭示出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发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历史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演化发展的过程,说明了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乃历史发展之必然。

二、剩余价值学说:弄清了资本主义社会不为人知的发展逻辑

18世纪中叶以来,欧洲国家在工业革命的驱动下,相继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在不到100年的发展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所有历史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但不可思议的是,资本主义创造的奇迹引起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涌现的财富源泉使人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利己主义的打算”之外一无所有,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以道德的日趋下滑和不断败坏为代价,人类越想控制自然就越受到自然的报复。

面对如此窘境,当时西欧的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社会主义批判家都曾努力寻找过答案。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只是孤立地看待经济运行中的个别现象,不能揭示这些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转化关系,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性质;而社会主义批判家虽然极力批判资本家获取财富的不正当性,但是他们却无法澄清在劳资交易过程中,劳动和生活的艰辛到底源于何处,无法解释为什么财富总是为资本家所占有,无法揭示资本主义运作的逻辑和奥秘。

马克思从“商品”和“商品交换”出发,全面深入地剖析了商品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阐明了劳动与价值增殖的各个过程、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产生以及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揭示了货币、资本、利润、利息、工资、地租的本质和区别,论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以及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进而使得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秘密武器”和资本主义的剥削机制——剩余价值被充分暴露出来。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探索集中体现在《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 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等著作中,尤以堪称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资本论》对剩余价值的剖析最为深刻和透彻。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深刻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科学论证了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至此,剩余价值学说成为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社会主义亦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三、科学社会主义: 指明了人类通向美好生活的光明大道

毫无疑问,实现一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异化,所有人都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马克思自始至终的向往和追求。对此,马克思之前的中外思想家都曾畅想过。不论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构想,还是中国诗人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追求,抑或中国儒家的“天下大同”理念,都可以视为“共产主义”理想的早期形态。

19世纪上半叶,以英国的欧文、法国的圣西门和傅立叶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猛烈而彻底的抨击。圣西门提出了替代资本主义方案的“实业制度”,傅立叶构想了“和谐制度”,而欧文则主张建立“新和谐公社”。正如恩格斯所说,虽然19世纪的三大空想家的思想“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然而,这些学说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他们始终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主体作用以及他们在改造社会中的巨大力量,始终找不到改造社会和通往美好社会的现实路径。这种局限性说明,空想社会主义终究无法承担起“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重任。

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立论依据,对通往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方法和路径进行了科学探索,并最终得出结论:自从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现代资产阶级社会非但未能消灭阶级对立,反而使社会直接、简单地分化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太过狭隘,“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因此,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武器的批判”彻底地炸毁官方资产阶级的整个上层建筑,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才能抬起头和挺起胸来。资产阶级的最终灭亡和无产阶级的最终胜利是无法避免的历史必然。所以,最终“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有力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阐明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理论和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学说,为人类消解资本主义的“时代错乱”和“文明缺陷”,摆脱资本主义制度的现实困境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四、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思想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景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风起云涌,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纷纷建立并发展起来,世界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871年,巴黎公社成为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专政的伟大尝试。1917年,列宁成功领导十月革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包括中国在内的近60个亚非拉国家纷纷做出了“社会主义选择”,进行了“社会主义试验”,由此彻底改变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马克思主义不仅改变了欧洲,改变了亚洲,而且改变了整个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愈发顽强和旺盛。从20世纪末英国广播公司进行的千年伟人评选中马克思位列榜首的表现,到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再到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不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景。

马克思主义饱含强大生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不是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寻求答案的方法和路径。只要马克思主义还能够为我们考察、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继续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就没有过时,而且也不会过时。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历程和新中国近70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成效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所指引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指引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