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必须”的内在逻辑

作者:王公龙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1-09-26 阅读量: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在回顾我们党百年光辉历程的基础上,系统归纳出“九个必须”的历史经验。“九个必须”具有内在贯通性和整体逻辑性,可以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上深入理解和把握。

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从理论逻辑看,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上下求索,不懈奋斗,形成了宝贵历史经验。

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九个必须”涵盖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系列重要条件,包括领导核心、依靠力量、思想旗帜、正确道路、安全保障、外部条件等,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人民立场、开放品格、时代要求。

突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地位。在“九个必须”中,位于首位的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最后一条是“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间部分的几个“必须”都要在党的领导下展开,形成了历史经验的完整概括和系统呈现,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基本规律,这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就有了主心骨;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确保了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了根本保证。

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价值取向。在“九个必须”的整体结构中,紧随“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是“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以及党和人民之间不可分离的内在关系。

历史逻辑: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历史经验

从历史逻辑看,“九个必须”是在回顾历史中总结出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对历史规律的把握。

鲜明的历史视野。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唯有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才能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回顾和总结历史是把握当下和未来的前提条件。“九个必须”展开的基本思路就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从历史分析切入,以史实为依据,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部署。

深厚的历史底蕴。“九个必须”是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中提炼出的历史经验。比如,在阐释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时,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这三个紧密相连的历史时段中,得出掷地有声的结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阐释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强调“两个相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阐释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强调“中华民族拥有在5000多年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灿烂文明,中国共产党拥有百年奋斗实践和70多年执政兴国经验”,进一步说明了“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科学的历史规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历史伟业,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推进这一历史进程必须遵循历史发展的规律,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九个必须”既是经验也是规律,体现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尊重客观实际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等,使我们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境界。

现实逻辑:在新征程上必须遵循的历史经验

从现实逻辑看,总结历史经验,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九个必须”并不只是对历史的回顾和梳理,更重要的是着眼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根本遵循和战略思路。为此,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继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包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等。这些要求和部署,是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应对新矛盾新挑战。鉴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就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征程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推向前进。

总之,“九个必须”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内在统一,构成了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的完整而科学的表达,体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历史启示未来的理论意蕴,深化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作者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