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作者:孙代尧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1-12-29 阅读量: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其中,实事求是和独立自主的思想革命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逻辑起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遵循了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超越了既有现代化模式和发展理论,赋予了现代化新的内涵、新的结构—功能和新的精神境界。中国道路既是“走自己的路”,也是走人类文明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一种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将是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内涵的历史过程。

中国道路的逻辑起点:实事求是和独立自主的思想革命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道路决定命运。而思想理念的革命,则是关乎道路选择的第一位问题。从现代化的动力来看,思想理念革命和社会革命是必要条件,而彻底的社会革命首先需要思想理念的革命。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即源于思想理念的突破。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所确立的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观念,成为引领西欧迈入现代社会的原动力。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道路的探索,也是源于思想觉醒或理念革命。近代以来,中国遭遇外来现代性的挑战,完成现代化任务、实现自立自强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近代中国人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是一个学习、比较和吸收外来事物的反复“试验”的过程。直至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被中国人所接受,中国人民才在精神上“由被动转入主动”;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历史性实践的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成为更具决定性的思想觉醒,并在实践中不断展现出丰硕的历史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契合和深化,使中国走上了繁荣富强的复兴之路。

中国共产党思想解放所形成的实事求是和独立自主的精神传统,构成中国道路的逻辑起点。这个传统立基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形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践中,锤炼于中国共产党改造中国的伟大斗争中。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是这一精神传统的逻辑展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自觉,坚持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和坚定走自己道路的自信,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路的坚定决心,是我们党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超越与创造

近代以来,现代化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词和主旋律,也是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但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至今仍困扰着众多发展中国家。作为现代化的先行者,欧美国家凭借先发优势和话语霸权,把西方的价值观、制度模式和发展道路普遍化,“现代化”成了“西方化”的代名词,欧美发展模式被视为现代化的唯一模式。但事实表明,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西方现代化模式只是一个“发展的幻象”,发展中国家无论怎样以西方为师,大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步履蹒跚,没有真正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路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打破了人类对西方式现代化的路径依赖,用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终结,宣告了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超越了“不发达政治经济学”理论。不发达政治经济学着重从世界整体联系出发探讨处在世界体系边缘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但提出的发展方案——发展中国家或者走“依附”发展道路,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体系中获得发展,或者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脱钩”,实施“自主”发展战略,都存在明显缺陷,也被实践证明行不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破解了发展中国家遇到的“依附”发展或“脱钩”发展的二元难题。中国既不“脱钩”也不“依附”,走出了一条发展新道路:既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又掌握发展主动权,保持了独立自主性,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科学理性的现代化。一是有长远清晰的战略规划。“四个现代化”战略、“三步走”战略、“新三步走”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等,都属长期战略规划。即使是五年规划,也是把短期和中长期目标有机衔接起来,体现战略一致性。二是中国“分步走”的战略规划,建立在实事求是和规划理性的基础上,每一步目标都能顺利实现且基本提前完成,这与一些西方国家政党提出的不切实际的设想也有根本不同。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鲜明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致力于促进全体人民共享共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及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等,既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能防范化解经济社会风险,保证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既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又防止了市场和资本无序运作;西方式的现代化以资本逻辑为主导,市场盲目扩张和资本野蛮生长导致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失序混乱难以避免。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现代政治要素协调有序运作的现代化。强大国家、民主制和法治,被认为是构成现代政治秩序的三个要素。在中国政治体系的运作中,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国的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民主,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使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这两种重要民主形式更好结合起来,实现了最广大人民的广泛持续参与。中国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避免了党派纷争、利益集团偏私、少数政治“精英”操弄等现象的出现。西方式的现代化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政治体系被垄断资本所控制,决定了其难以避免党同伐异、政治内耗等种种政治乱象。西方学者也承认,以美国为代表的“民主国家”正承受着“严重的政治衰败”,表现为党派利益凌驾于国家整体利益之上,民主政治沦为少数人逐利的“金钱政治”,政党政治堕落为“政党恶斗”,权力制衡演化为“否决政治”,有“民主”无效能成为西方国家和照搬西方模式国家的通病。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五位一体均衡推进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追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资本主义现代化是追求物质财富的“单向度”现代化,导致现代化过程中出现心为物役、消费主义、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等“现代性困境”。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凝练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超越了以往单一强调经济结构转型的发展理论,为发展中国家摆脱有增长而无发展的“低度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理念和路径。

第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独立自主、自信开放、追求互利共赢的现代化。中国把自身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统一起来,顺应历史前进的逻辑,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建立在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的基础上,是奉行丛林法则和零和博弈、以邻为壑、追求霸权的现代化,成为阻碍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破坏性力量,也导致当今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和信任赤字有增无减。

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路径:历史自觉和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的产物,是在开放的世界和向世界开放的进程中兴起的,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汲取世界文明成果并结合当代中国实际的综合创新。中国道路既是“走自己的路”,也是走人类文明发展之路,既解决了中国问题,又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就此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个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统一体。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必须要有历史自觉。历史自觉既包含对人类发展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也包含认识历史发展大势基础上的主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起于20世纪后半期世界历史变局的大背景下,时代主题转换和苏联模式由盛转衰、新技术革命与新工业革命的兴起、现代化的第三次浪潮和东亚的崛起,是当时世界历史变局的主要标志。中国共产党遵循历史发展逻辑,顺应时代进步潮流,对变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出了有力回应,不仅开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也为一种文明新形态的形成创造了前提。《决议》正是从民族复兴道路的开创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相联系的维度,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和世界历史性贡献的。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是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创造。自资本主义开创了世界历史,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已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能存在。在多元文明相互促进中,形成了各种人类文明形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历史呼唤着人类文明同放异彩,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中华文明既形成了自身文明发展的逻辑,又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华文明具有独特的处世之道、价值取向、精神气质和生存理念,也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开阔的胸怀对待世界各国人民的文明创造,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创造的文明成果,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也以自身的创造丰富了人类文明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它是文明融合的产物,也为21世纪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共存和新文明的创造,提供了可以向世界分享的经验。

人类文明发展是求同存异的演进过程。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在未来社会“真正的普遍的文明”代替阶级社会的文明之前,人类文明将在经常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高度不确定性对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构成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尚需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内涵。如何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向发展,使人类社会向着更加光明、文明的方向前行,需要我们作出创造性回答。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最具使命性的政党,给出的答案是,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时代之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宏大世界历史视野和思想逻辑,蕴含着源远流长的中国智慧,为回答和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开拓了新的思想维度。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狭隘的“西方中心论”的超越,开辟了人类走向“真正的普遍的文明”的现实途径,成为引领时代变局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旗帜。

(作者:孙代尧,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之研究”负责人,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