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主席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党员干部要想守住内心、守住底线,筑就坚不可摧的思想堤坝和道德防线,须坚持不懈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始终保持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从而以高洁德行、高远志向和高尚情怀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有裨益。比如,古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等,都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纯洁灵魂、坚守初心、坚定党性。党员干部应当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道德精髓,正心诚意、格物致知,让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持续内化,为强固精神支柱厚积底蕴,从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精神底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无数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崇高价值追求,也是深植在共产党人灵魂血脉之中的特有文化基因。正是怀揣这样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周恩来决心“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赵一曼立誓“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理想有多远大,选择就有多坚定;信念有多执着,行动就有多勇毅。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无论遇到怎样的敌人、遭遇怎样的危难,共产党人的骨头从来没有软过,盖因其骨子里充满着精神之“钙”,从而“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由此可见,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只要理想信念坚如磐石,我们就不会得“软骨病”。广大党员干部既要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又要积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进一步筑牢为实现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思想之基,补足为践行初心使命而勇往直前的精神之“钙”,确保筋骨强健、血脉清正,经得起名与利、荣与辱、血与火、生与死等各种考验。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德,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重要根基。几千年前,先贤提出的人生“三不朽”,是把“立德”摆在首位的。凝望无数铭刻在历史丰碑上的英雄模范,让人们感动和景仰的从来不是他们位有多高、权有多重,而是他们拥有的高尚德行,正所谓“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党评价和选用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如果不正其心、不修其身,必然德行不纯、正道难守,就有可能越过雷池、陷入泥沼。德行的涵养是一个艰苦而持久的过程,必将伴随人的一生,而且不会因为党龄增长和职位提升而自然提高。党员干部须秉持“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谦逊态度,把修身立德和立身干事紧密结合起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敬畏意识,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正心明德,做到慎微慎独至关重要。古往今来,但凡有所建树、成就大业者,无不是慎微慎独之人。东汉时期,面对故人王密暮夜无人知晓的说辞,杨震慨然回绝:“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思想灵魂因慎独而宁静纯粹,道德防线因慎微而坚固持久。所以,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不仅体现在大是大非上,更体现在小事小节中,正如古人所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纵观我们党的历史,许多优秀党员干部律己从严、防微杜渐,从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中加强修养,不以“小节无害”而自谅自恕,不因“无伤大雅”而熟视无睹。强军路上,党员干部更要始终铭记“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的古训,时刻警醒自己“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坚守党性原则、坚持守身如玉,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才能肩负起历史和人民的重托。
一个人立什么样的心、修什么样的德、走什么样的道,既体现初心和选择,也彰显胸怀和境界。新时代强军事业呼唤大批正心明德的优秀党员干部。我们要以辩证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补精神之“钙”,铸思想之“魂”,心怀“国之大者”,牢记初心使命,持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如此,必能脊梁挺拔、正气充盈,拥有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作者单位:第72集团军某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