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走什么样的路,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
一路走来,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面对种种考验、重重难关,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险峻而壮丽、艰辛而宽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党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以贯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
2013年3月17日,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掌声雷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刚刚当选国家主席的习近平话语坚定:“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于中国人民共同奋斗,扎根于中华大地,没有金科玉律的教科书,更没有可以颐指气使的教师爷。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坚定志不改、道不变的决心,才能牢牢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
2021年仲春,福建武夷山。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九曲溪畔的朱熹园,回望历史,感慨万千。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跨越千年,朱子余音犹在。灿若星河的历史文化,恰如“有源之水”,滋养中华民族绵延不绝,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底蕴。
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关键要看这条道路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近代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各种主义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
走自己的路。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在探索过程中,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走自己的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走自己的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手中。
面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这个根本成就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一百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的声音回荡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心间,“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18年5月,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隆重召开纪念大会,诠释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信念,立志将人类的崇高事业在世界东方赓续绵延、发扬光大的决心意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这是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的必由之路。
在全党全社会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英文版出版,向海内外发行。“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宗明义。
在深邃思考和不懈求索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领航人意志坚定、豪情满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开拓创新。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中国道路的新境界。
夯基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更加坚强——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最本质特征”“最大优势”的重大论断,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在治国理政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展现出我们党在科学把握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基本关系上达到新的高度。
2018年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表决通过。如潮的掌声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
出台《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等党内法规,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央财经委员会……
步入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提供坚强保证。
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以中央八项规定破题,以雷霆万钧反腐败破局,“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坚持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
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布局不断完善——
2022年4月,春日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山林蓊郁,空气清新。
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沿蜿蜒山道,深入五指山片区考察。谈及设立国家公园等生态保护相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说:“自然界的命运和人类息息相关。我们是在为历史、为民族做这件事。”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并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成为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
“强调总布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一语中的。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既是路线图,也是任务书。各方面布局统筹推进,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同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重构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战略逻辑。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相继就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专题研究,完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顶层设计。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把握我国发展新特征确定的治国理政新方略,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抉择。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互促进,从全局上确立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和部署。
再谱新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蓝图愈发清晰——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站在历史新的更高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顶层设计,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确立了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宏伟蓝图。
锚定目标、方向明确,路径清晰、步履坚实。
2020年10月29日,万众瞩目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进行了更加清晰的展望,作出战略部署。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掀开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发出自信昂扬的政治宣言书、接续奋斗的时代动员令。
踏上新征程,在把握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我们无畏风雨、坚定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成就卓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彰显强大生机活力
2022年7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砥砺奋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立柱架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
2022年1月6日,北京中南海,一场重要的会议开了一整天。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听取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
近年来,这已成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一项重大制度性安排。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从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到推动织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再到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如今,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不断筑牢、基本制度更加完善、重要制度不断创新,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日渐成型,“中国之制”正不断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护航民族复兴行稳致远。
强国富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2020年,四川省昭觉县阿土列尔村八十四户老乡下悬崖、上电梯,住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翻越了“贫困大山”。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可逆转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十年来,综合国力大幅跃升。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
十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四亿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近八成,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强。
十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我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追寻伟大梦想,一系列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书写下“此卷长留天地间”的不朽篇章。
凝心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2021年6月29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气氛热烈庄重。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七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九千六百多万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十四亿多中国人民追梦圆梦的奋斗图景何其壮阔。今天,中国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精神将一个奋发向上、欣欣向荣的中国展现在世人面前。
十年跋涉、十年笃行,大道如砥、行者无疆。
党的二十大要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面向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景广阔,但前路并非坦途,美好的未来需要接力奋斗。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执笔:王子铭 孙少龙 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