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时指出:“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一论述既是对新发展理念所内含的中国式现代化价值导向的诠释,也反映出经过长期历史积淀与实践探索,我们党对于治国理政系统性规律的把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无论是应对百年变局、把握发展趋势,还是掌舵改革航向,协调发展理念都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中取得的新成就。
作为应时而生的理念,协调发展首先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觉悟与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面对百年变局,补足短板、突破瓶颈,以协调发展维系稳定、凝聚共识的要求便更显迫切。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实现协调发展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通过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发展差距,增强动力源地区的引擎作用,各地区共同融入中国崛起的进程中,从而也为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整体均等化程度,使各地人民群众的生活保障水平逐渐接近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协调发展所带来的认同支持,也成为党和国家从容把握变局中机遇的发力之基,转化为我们抵御变局中风险的底气之源。在协调发展助力实现中国之治的同时,这一理念还带给世界一条不同于西方丛林法则的发展新路径、文明新形态。无论是协调效率与公平、发展与环境等关系,还是提供国家间非零和博弈的愿景,中国的成功都启示与激励着广大后发国家去摆脱依附,从而独立自主把握自己的命运。我们的朋友圈在中国智慧的传播中得以扩大,致力于互融互通、共享共赢格局的建立,我们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内涵和更为广阔的光明前景。
作为彰显执政党品质的理念,协调发展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品格与态度。以长时段的眼光来看待发展,便不难发现,既有的发展经验并非灵光一现的结果,而是一代代共产党人认真回应时代议题、适应时代变化的产物。我们党在引领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发展的目标、方式与主要任务需要随着时代条件与需求不断调整。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做大蛋糕是最迫切的需求,竞争提供了重要激励机制的话;那么,进入新时代,当下的发展要务已经逐渐转变为继续做大蛋糕的同时,也更妥善解决好分蛋糕的问题,以发展红利公平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由此,我们党适时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基于这一判断,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筹,努力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下决心解决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的后顾之忧,增强治理现代化能力,致力于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相对于此前的阶段,这种发展理念之变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思想品质,这正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胜任治国理政重担,始终挺立时代潮头的关键所在。
作为引领改革的理念,协调发展还体现出我们党在掌握改革规律、领悟改革精髓方面的精进成熟。不断深化改革,是中国保持发展活力的关键秘诀。成功的改革当始终坚持一切以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回应人民诉求为旨归。因此,协调发展理念指导下的改革,必然是在明确为谁改、改什么与如何改的基础上,沿着依法、科学、渐进的本土化道路不断推进。
当下,协调发展理念最直接的目标在于实现共同富裕,要让更多人更公平地从改革中获益。一方面,长期制约发展协调性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等问题的解决,需要得到发展战略与发展投入调整、发展条件改善的支持;另一方面,包括分配结构、社会结构等对实现共同富裕更深层次的制约因素,也应当得到充分重视,也应当被纳入改革规划的考量范畴中。协调理念与改革精神完全是内在一致的,制度机制、观念策略的改革为协调理念落实创造条件,协调理念的原则宗旨则要为制度机制、观念策略的改革定向把脉。
归而言之,作为新发展理念中的有机一环,协调发展理念回答的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尽管就其动态的发展过程而言,充分实现协调发展的目标需要遵循客观规律,并非同步同时一蹴而就。在中国共产党直面挑战、久久为功的决心驱动下,在党的治国理政经验更加丰富、更趋成熟的背景下,协调发展必将驶入快车道,造福中国人民,在人类发展史上谱写新的篇章。
(作者:林毅,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