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谛在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作者:田鹏颖 来源:新华日报 发布时间:2023-04-06 阅读量: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这深刻地揭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层本质、价值追求、理念真谛。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民主的追求是一个没有止境的历史进程,民主的实现程度是影响国家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民主的质量是衡量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与文明水准的重要尺度。不同国家由于对民主本质的理解不同,而探索不同的民主发展道路、民主制度形式、民主实践形态,推动民主不断转化为现实的国家政治生活与治理效能。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这一重大理念是对中国特色人民民主发展历史的深刻反思,是对中国特色人民民主显著优势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特色人民民主实现形态的最新概括,为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进一步指明了正确方向。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完善的制度保障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共同追求、共同期盼,但民主的实现往往需要稳定和有效的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伟大实践探索中,不断增强历史主动,提高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深刻地认识到当今时代,制度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因此,我们党不断根据民主实践,完善制度、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形成了比较完整、科学、合理的国家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相促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系统性、协调性、全面性制度体系。从根本制度看,党的领导制度这一根本领导制度,为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提供引领力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成为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形式;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为我们完善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滋养。从基本制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拓展、丰富、畅通民主渠道,形成了从政党到国家、从国家到社会、从中央到基层的全方位的民主制度程序,最大程度地为解决不同层级、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群体的治理民主问题提供制度保障。从重要制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据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民主参与渠道和参与方式等体制机制,完善群众举报监督机制、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从而形成日常化、具体化的制度体系,不断丰富和扩大人民有序参与国家治理的形式和途径。

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成的具有显著优势的国家制度体系,既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更是我们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实现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从而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广大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的共同事业应当由人民共同开创、共同推进、共同治理,通过大家共同协调达成共同意志、共同实施。民主协商不仅包含基层协商,而且包括国家治理各个层级之间的协商,不仅设有专门协商机构,而且不断拓宽协调渠道,完善协调制度,创新协调方式,从而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仅同选举民主一道成为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而且被党的二十大确定为体现人民民主本质、真谛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已经深深嵌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贯穿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环节,成为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共同愿望、共同理想的基本方式,是一种比选举民主更加日常化、生活化、具体化的民主形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当也必须成为实实在在、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民主协商,必须成为全方位、全过程、全体人民的协商民主。民主协商应当也必须既在重大决策之前,又在重大决策之中,使经常化的民主协商与周期性的民主选举相互补充、相互校正、相互支撑,不断提高重大决策作出前、重大决策过程中、重大决策实施中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从而真正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高度的政治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这一重要论述告诫我们,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做样子,不是装饰品,不是好看的摆设,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民主,是过程民主与成果民主、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人民民主与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一直致力于批判旧唯物主义关于“抽象的人”的历史唯心主义错误观点,始终将“现实的人”作为把握人类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发展规律的出发点,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用具体的、历史的、全面的社会关系理解和把握人的本质,深刻地启示我们,“人(民)”从来都不是抽象的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因此,全过程人民民主虽然以人民整体利益为价值取向,但人民整体利益恰恰是不同的人的个体、群体利益在民主协商之后的集中与整合,充分彰显了“现实的个人”与广大群体利益之间的现实张力。人民的利益最终必然落实到具体的、现实的个人或群体中。任何建立在否认或忽视“现实的个人”利益差异上的人民整体利益终将是一种抽象和虚幻。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所以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关键在于承认和尊重“现实的个人”的利益诉求及其基础上的协商与整合,从而保障人民民主实践的广泛性、真实性、有效性,保证人民民主权利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够变成现实。

必须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到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是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领导和执政活动直接决定着国家发展的政治方向、政治决策、政治效果。党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特别是不断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机关的工作运行中。党和国家机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执行主体,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至关重要。必须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群众路线,时刻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与要求,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让人民群众真正参与到现实的国家治理活动中,保证党的大政方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同人民一起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必须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然成为党和国家治理活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让改革发展的丰富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提升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总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实现形态、鲜明特质、显著优势的有机统一,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充分体现人民意志、汇聚人民智慧、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牢牢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作者为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