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 把握系统观念精髓要义

作者:赵晨光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发布时间:2023-06-05 阅读量:0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集中体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反映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一致性,对于理解和把握事物变化的特征、规律和趋向具有启发意义。新时代新征程,全面观察变化形势、扎实解决发展难题、深入探究事物本质,更加需要我们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中汲取智慧,把握重大关系、厘清关键问题,强化理论认识、促进实践养成,在精学深思细悟笃行中全面把握系统观念蕴含的精髓要义。

一、把握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特性,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反映和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作为科学的思想理论,唯物辩证法集中体现了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的贯通和结合,为认识客观事物、改造主观世界提供了正确理念,是促进正确思维同能动实践彼此联系的有效方法。实践永无止境,思维能力必须根据客观变化的情形进行提高,才能不断适应变化发展的时代需要。理论常学常新,正确方法的获得只有在研究新情况、把握新素材、联系新要素的过程中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才能使原理普遍性和实践特殊性达到更进一步的融通和结合。

世界的多样性和物质的统一性。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面对多样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研究呈现复杂交织的各种现象,人们要更好把握变化世界的特征、厘清各类现象的本质,必须有科学思想理论进行有力指引、有清晰路径方法提供正确引领。马克思主义在总结和吸收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成果的基础上,从唯物辩证相统一的维度阐明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意识和物质的辩证逻辑,进而实现了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活动统一于物质的内在关联。世界的物质性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强调的,“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

全面掌握世界多样性和物质统一性的基本原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握好客观变化的实际,立足阶段、分析特征、明晰方向,深刻领会意识能动与规律依循相结合的内在逻辑,不断增强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的理论认知和行动自觉。一切从实际出发,既体现在认识层面上,更反映在实践工作中。比如,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我们着眼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国际和国内相关联,从系统结合、串联集成中进一步厘清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问题和内在逻辑;需要我们立足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需要,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需要我们既依循现代化发展客观规律又发挥人的能动创造,保持历史耐心、发扬主动精神,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抓好开局、勇于攻坚、同心奋进中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信念信心。

事物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万事万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当人们通过思维考察自然界、人类历史和自身精神活动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鲜明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基本观点,指出:“历史不是作为‘产生于精神的精神’消融在‘自我意识’中而告终的,而是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对自然以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本身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这揭示了联系的系列特征、发展的基本趋向,为我们正确理解事物普遍联系、事物发展变化提供了多重启示。

领会事物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一般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认识联系的一系列特点,从新陈代谢的发展过程中品悟扬弃创新、变革创造的价值意蕴。比如,在繁荣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就要深刻认识事物普遍联系的一般特征、变化发展的具体过程,在坚持联系客观性、领会联系普遍性、把握联系多样性、分析联系条件性的过程中,从承前启后、守正创新中找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更多契合点,在结合时代、集聚共识中形成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更大同心圆,在不忘历史、开创未来,善于继承、勇于创新中更好展现中华文化历史价值、时代魅力。

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过程趋势。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升华,从表象考察到本质把握,细致、精准地把握变化中的事物,就要着力提升用正确理论和科学方法对事物各要素进行系统认识和全面思考的能力水平。在《资本论》序言中,马克思深刻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一论述科学揭示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品格、辩证逻辑和革命精神,为我们积极识变应变、把握过程趋向、提升发展质效提供了路线指引。

从纷乱杂多的变化中找准关键、厘清重点、明确方向,要求我们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事物变化的动力、过程和趋势等进行梳理。一是要全面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揭示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推动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实践中,要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找到均衡共存道路、积极放大和谐因素,大力发扬斗争精神、着力提升斗争本领。二是要深刻理解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一方面要踏踏实实做好工作,以恒心、毅力和实干为量变的积累打实基础、做好准备,另一方面要抓住时机,质变来临时果断促成,使工作突破原有界限、迈向更高阶段。三是要系统把握辩证否定观对认识和实践的指导意义。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要时刻保持开拓创新、勇毅前行的奋进姿态;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坎坷和曲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和作铺垫的工作,在应变局、开新局中坚定信心、更好前进。

二、明晰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展现事物不同层面、各个环节彼此联结、相互吸引的复杂变动。作为一种见之于实践的科学理论,唯物辩证法包含了一系列成对范畴,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在分析和研究事物过程中,着眼系统性视野点面结合把握好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对于准确厘清事物变化发展脉络具有巨大理论价值。

用普遍联系、全面系统、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在事物发展中可以发现辩证法一切要素的胚芽,从自然科学的发展到社会历史的演进,很多鲜活的事例都揭明了个别向一般转变,偶然向必然的转变,对立面的过渡、转化和相互联系等一般原理。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列宁指出:“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其中包含着无数的各式各样观察现实、接近现实的成分(包含着从每个成分发展成整体的哲学体系)”。这启示我们,观察事物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和正确的路径。唯物辩证法是我们理解现存事物“自己运动”“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转化”、旧东西消灭和新东西产生的钥匙。

人的认识不是沿着直线进行,而是呈现无限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场景。我们在同实践的互动结合中深刻认识到: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要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要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等等。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到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聚焦突出短板弱项、扭住关键问题,我们始终坚持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算大账、看问题,从系统工程、全局角度、长远维度统筹人口资源环境各要素,使建设美丽中国、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成为全体人民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一步又一步、由低级向高级方向发展,这决定了人类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方面还是对于社会方面,也都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片面向更多方面延展的演进过程。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强调的:“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论理的认识”。论理的认识反映事物全体的、本质的和内部联系的东西,通过事物由旧到新的历史联系,有利于更周密地把握事物变化的现实特征和未来趋向;论理的认识展现对现象外在联系和本质内部要素的深刻认识,通过把握现象和本质的内在关联,有利于深刻厘清变化发展的关系链条。

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比如,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从以人为本、优化布局到绿色低碳、传承文化,城镇化建设始终坚持历史和现实的贯通结合,既解决城镇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又传承历史独有记忆;始终从变化繁杂表象中把握内在机理本质,在宏观布局上优化细化,从主次关联中稳中有为,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新形势下,城镇化发展面临新的特征和需要。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协同论,善于用历史观现实、从表象中看本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等关系。事物是由全局和局部连接起来的统一体,宏观全局的东西往往蕴含在微观局部的细节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同志从研究战争全局规律的层面揭示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指出“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全局是由局部构成的,有局部经验的人,有战役战术经验的人,如肯用心去想一想,就能够明白那些更高级的东西”。这对我们正确地从局部变动辩证地看全局、从当前实际务实地谋长远具有重要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十分注重从革命战争的全局中分析局部变化情形,着眼形势、条件、任务等的阶段变化,着眼全局和长远灵活选择各种战略战术,既努力争取最大团结又进行坚决有力斗争,推动战争态势向着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演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着眼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因势调整外交战略、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等,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着眼开放发展的时代潮流,制定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提出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推动中国实现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的历史跨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始终注重和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全局变化,提出进行伟大斗争、稳中求进、新发展格局、全过程人民民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有利于我们掌握发展全局、赢得战略主动、实现奋斗目标。新征程上,高质量做好各项工作,更加需要我们树立全局观、长远观,从战略层面审视局部变化,以得当方法凝练精准战略,进而实现小和大、近与远的协同观照和串联集成。

三、坚持学用贯通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作为科学的认识方法,运用唯物辩证法来提高认识是我们学习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方面。思维深度、广度的提升不能一蹴而就,既需要在学好掌握科学思想理论上学精细、悟透彻,也需要在系统结合、贯通转化上下气力、求实效,以学习的能动性促进运用的内生性、转化力。

按照客观辩证特性和辩证运动法则认识世界、辩证思维。按照世界本身的客观辩证特性与辩证运动的法则去认识世界、辩证思维是我们学习唯物辩证法的目的和内在要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要求我们在把握客观实际中,既要从看到实际变化的客观基点,也要认识思维对客观实际的能动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辩证唯物主义虽然强调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但并不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而是认为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正确把握事物客观辩证特性、发挥科学思维对实践的能动作用具有启发意义。

事物总是处于矛盾运动之中,矛盾的产生、交织和联系决定了对客观实际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必须从更加深刻、全面、精细的方面来系统把握。以当前经济发展为例,实现质量、效率、动力的协同变革、持续发展,既要着力解决过去长期存在的矛盾困难,又要处理好当前和今后不断产生的发展难题,通过对内外、前后等主客观要素的综合研究,得出符合实际、引领效能的科学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因应形势变化提出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立足实际、着眼发展中细化了对基本国情不变和发展阶段变动的系统认识,在化解多重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复杂矛盾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经济的发展从来都是质与量协同推进、彼此推进的系统过程。新征程上,做好新阶段经济各项工作,需要我们辩证分析经济发展阶段特征,立足改革发展稳定客观需要,坚持精准系统创新集成,不断促进主观世界和客观实际相符合,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精准施策创新协同促进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紧密聚合。推动事物实现点的集中突破、面的纵深发展,需要在找准差异特性、聚合创新潜能上善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这为我们分析事物矛盾的差异和共性、从固基础和强优势两方面处理两难多难问题提供了思路依循。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事物变动、发展的过程伴随着事物质态特性的展开和本质共性的延展,其中既有积极、有利、正向的因素也有消极、不利、制约的方面。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我们明晰和找准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立足需要和条件,将避免最坏结果、应对风险隐患时时放在心上,加快补短板、强弱项、降风险,在预势和驭势中努力争取最大期望、更好效果。坚持创新思维,就是要我们突破常规思维依赖,针对事物的变化特性、发展趋势等积极作出能动创造,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促进工作的大发展。比如,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就要坚持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整体推进,既着眼媒体融合发展的差异性,立足内容、技术、人才、体制等层面精准确定融合发展思路举措,促进发展思路与实施效果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也要综合考虑需要和可能、发展和安全等,最大程度聚合各方优势、汇集创造能量,在夯实根基、增强优势、把握重点、协调关系中促进媒体融合发展取得更大突破、迈向更高台阶。

学用相长增强前瞻思考、全局谋划、整体推进的效力。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就是要增强运用正确方法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就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要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特别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只有系统周密考察事物、处理好事物变化诸方面各环节,把前瞻思考、全局谋划、整体推进贯穿实际工作全过程,在解难题、育新机、促合力中实现要素和系统的协同提升。

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发展阶段的调整变动,使得事物在变化发展中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新的重大问题。从理论认识和实践层面认识和把握这些问题,既需要对问题产生的各个维度有一个全面的梳理,更需要把握大势、立足实际、着眼重点作出科学的谋划和部署。比如,推进改革必须“识得水性、把握大局、稳中求进”。现阶段,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更加需要我们在感知环境变化、洞悉演进趋势、厚植发展效能上增强前瞻性、展现协同性。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准方向、明确目标,统筹全局、把握重点,解决难题、巩固实效,既立足全局全域正确处理稳和进、量和质、度和效等重大关系,又聚焦实际实情推动改革发展重大问题聚实落细,用好有利条件、细致掌握实情,厘清改革思路、注重精细思维,因势提出举措、做好落实督查,以新作为新担当促进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的畅通转化、双向提升。

(作者单位: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