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价值意蕴

作者:吴增礼 来源:湖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3-07-21 阅读量:0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把解放思想作为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之一,总是在不断地解放思想中完善和发展自己,总是以思想解放为自己前行的动力。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特别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这一重大论断站位高远、内涵丰富、意蕴深刻,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对于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为推动党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提供科学指导

解放思想是理论和制度创新的先导。作为新时代的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在于为推动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充满生机活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中有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有深度和广度,也极大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有助于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新时代以来的理论创新历程充分证明,“两个结合”深刻指明了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实践证明,“两个结合”做得越好,理论创新之源就越丰富,理论创新之力就越强劲。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第二个结合”这一重大论断,指导我们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思想发展历程中思考理论问题,从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中寻求思想营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第二个结合”生动展现了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极大打开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广阔空间。

“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有助于推动党的制度创新。文化是制度的土壤,制度是文化的载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第二个结合”为坚持、发展和创新中国制度提供了深厚文化根基,指明了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政治理念,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等。“第二个结合”迫切要求和有力推动我们探索面向未来的制度创新,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激活并灵活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经验和智慧。

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提供强大动力

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深刻价值意蕴,我们党在百余年奋斗中已经取得充分认知,未来必将更加彰显和迸发出磅礴的精神文化伟力。

“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有助于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第二个结合”深刻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化的思想自觉,强化了中国人对于本国的历史文化的科学认知,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明”这个中国特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根深蒂固”,极大地增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把握,增强了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推进“第二个结合”中,我们党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中国人进一步掌握历史主动和精神主动,进一步彰显出具有“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的高度自觉和坚定自信。

“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有助于巩固文化主体性,坚定文化自强。“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百余年来,我们党基于对中国基本国情、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的深刻认识,以积极的历史担当、文化主动和自觉精神,在“两个结合”中不断推动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在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条件下,“第二个结合”有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内在贯通、相互融通,为进一步巩固文化主体性和增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内生动力。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第二个结合”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能够让我们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勇于担负起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道路上的文化使命,不断丰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在历史进步中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第二个结合”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让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穿越时空在新时代展现出蓬勃生机、焕发出巨大活力,在传承和发展中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不断丰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让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让马克思主义激活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就”了马克思主义,创造出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了更为宽广、更为深厚的文明底蕴,呈现出21世纪崭新的理论与实践形态,成为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文明形态。

为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提供前进方向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只有做好结合文章,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

“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有助于牢牢把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要体现的“六个必须坚持”,深刻地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民为邦本、自强不息、革故鼎新、实事求是、天人合一、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等思想观念。“六个必须坚持”从中国实践而来,更深植于中华文化沃土,为在坚持“两个结合”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根本原则和方法。尽管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第二个结合”的伟大意义在于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性的认识,促进我们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的提出,不仅是百余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所得出的宝贵经验,还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总结。马克思指出的,“随着每一次社会秩序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从具体的、历史的社会现实出发,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更加符合世情国情党情。“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极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传统文化新视野,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

(作者系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