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作者:杜飞进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3-08-18 阅读量:0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在改革开放4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重大论断,作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的重要指示,对于完成好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都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重大论断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结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第二个结合”进一步提升到思想解放的高度,标志着我们党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也标志着我们党对理论创新规律的认识、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真理,就在于它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根基之上,随着时代发展、实践发展而不断接受检验、丰富内容、向前发展。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一百多年前,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启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进程,始终贯穿这一历史进程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打破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思想束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同志赋予“实事求是”这个千年前的成语以新的含义,使之成为我们党思想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45年前,针对“左”的思想长期影响和“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推动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为改革开放伟大进程的思想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形成并不断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邓小平同志借用“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表述“中国式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与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两个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在此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大量引用历史典故和古典名句,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光芒。“‘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重大论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鲜经验的概括提升。“第二个结合”贯通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新的生长点,找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点,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蓬勃生机和内生动力,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二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在鸦片战争后中华文明遭遇断裂风险之际,是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成就,使古老的中华文明得以跨越时空、重新振兴、焕发光彩。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概括出的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更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既提出了“第二个结合”得以实现的前提,又明确了实现结合的方向和着力点。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这正如马克思主义所指出的,“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这正如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对理论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上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这正如马克思主义所认为的“中央集权制的大国是从中世纪的分散状态向将来全世界社会主义的统一迈出的巨大的历史性的一步”。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这正如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相贯通、相契合。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就能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认识中华文明、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就能充分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旧邦新命,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延续和创新发展。“第二个结合”找到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密钥和根本途径,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三是对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路径的深刻揭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马克思主义参天大树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中华文明只有赓续历史才能谱写新篇。为了让马克思主义更加牢固地扎根中华历史文化沃土,为了让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夺目光芒,习近平总书记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扫清了实现“第二个结合”的思想障碍,深刻揭示了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路径,打开了理论和制度创新的广阔空间。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明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科学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涵养作用;阐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强调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等等。“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打开了新的创新空间,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作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带来我们党和民族关于中华文明的新的伟大觉醒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在我们党的理论探索史上,有过多次思想解放,每次思想解放都打破了阻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思想束缚,促进了思想观念的突破、思维方式的更新,开辟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其所带来的影响及其伟大意义,不亚于45年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如果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伟大意义,在于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带来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在于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那么,“第二个结合”的伟大意义,则在于把我们对于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立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带来我们党和民族关于中华文明新的伟大觉醒;在于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将孕育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一是把我们对于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中华文明虽未中断过,但曾遭遇蒙尘。进入近代,中华文明的发展落后于西方。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看到了西方的强大与先进,看到了中国的落后与不足。从那时起,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怎样对待西方文明,就成为努力摆脱被动挨打命运、奋力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始终面对的问题。近代以来的中国,一场场中西体用的争论以不同形式轮番上演。那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卑自弃心态,认为传统的都是落后的、应当抛弃的等社会心理一直不同程度影响着国人。及至改革开放打开国门,西方文化又一次大量涌入、泥沙俱下,也让一些人再现文化上的“崇洋媚外”心理,受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影响,产生“现代化=西方化”的错误认识,甚至一些学者言必称西方。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怎样对待西方文明的问题,已经到了必须彻底解决的阶段。不解决好这一问题,不冲破对中华文化、中华文明认识上的桎梏,不认清西方现代化的本质和我们为什么要走中国道路,就可能犯下难以挽回的方向错误,迟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一重大论断,恰是针对当前的社会思想困惑提出来的。这次思想解放,使人们摆脱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的影响,认识到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将把人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是难以兼容的两种不同文化形态的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认识到二者虽然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能够实现有机结合;将把人们从传统的都是落后的错误观念中解放出来,认识到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其重要价值;将把人们从对传统文化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中解放出来,认识到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对有益的、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认识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把人们从“现代化=西方化”的观念桎梏中解放出来,认识到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中国式现代化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化文明,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这次思想解放,对“古今中西之争”作出了彻底的科学回答,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明重焕荣光具有难以估量的意义。

更有智慧地解答时代课题,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在中华文明的沃土中生长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正是坚持“两个结合”的产物。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使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不仅克服了西方现代化的种种弊端,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而且深入回答了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等一系列现代化之问。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秉持中华文明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对内强调团结奋斗,对外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根本上超越了西方现代化暴力掠夺、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思维,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指明了正确方向。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秉持中华文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民本理念,把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从根本上避免了贫富两极分化严重、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割裂对立、物质主义膨胀、精神贫乏的西方现代化弊端,为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大历史观,秉持中华文明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正确走向,认清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沿革和实践要求,从根本上超越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狭隘和偏见,为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指明了正确方向。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秉持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有效避免西方现代化所导致的“文明冲突”和文化凋敝,为世界文明朝着平衡、积极、向善的方向发展提供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观,秉持中华文明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传统,“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从根本上超越了沦为金钱政治的西方民主,为各国人民真正实现民主权利指明了正确方向。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秉持中华文明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从根本上超越了违背自然规律的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观,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指明了正确方向。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也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随着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深入开展,我们必然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的思想文化资源,更有智慧地解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更复杂、更难的新考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互相成就,造就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了,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魂脉和根脉,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相成就结出的理论硕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总之,我们要深入理解、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一重大论断的伟大意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共同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作者:杜飞进,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