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任晓刚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3-08-18 阅读量:0

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谋求国家发展和推动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必须把握新发展阶段的特征与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发挥超大规模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解决好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夯实物质文明基础,增强精神文明的发展动力,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上述目标,都需要以高质量发展做支撑,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的迫切需要。新发展阶段是发展提质增效的历史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综合国力、经济实力都跃上新的台阶。与此同时,新发展阶段也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加剧、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等现实状况,要求我们在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高效益、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来实现供求均衡,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立足新发展阶段,必须通过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从全局上、源头上、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才能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

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针对发展动力、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深刻回答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路径、原则、方式、目标等重大问题,是推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指引。创新发展理念明确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发展理念强调了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本质要求,绿色发展理念指出了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发展理念道明了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发展理念回答了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质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从国内看,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这些都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从国际看,只有实现本国的高质量发展,才能以本国的大规模市场和高水平产业集群促进世界经济增长,这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加剧等问题,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盘活劳动、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从而提高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才能推动信息、资金、产品、服务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之间的流动循环,打造要素丰富、流程畅通、环节协同、内外循环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为我们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实践路径。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产权、准入、信用体系建设,打造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税制结构改革,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一国经济的根基在于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我们走自主创新之路,推动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坚决攻克工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难题,提升我国工业化科技含量与综合能力。要加快制造业创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坚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战略方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以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群体性突破和协同应用为主体,以人、机器和资源间的智能互联以及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应用模式,全面解决创新能力和高端产业发展不充分、产能过剩、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占有不足等问题。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全力促创新,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加大科技创新攻关力度,凝聚创新资源,调动创新积极性,为生产力发展扫清技术障碍、创造良好条件,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生产力提升开辟新途径,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统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疏通在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面临的系列难点问题,推动我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着力实现技术创新、知识溢出与生产实体经济相互结合,不断降低要素交易成本。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最难啃的“硬骨头”仍然在农村。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走中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拓展农业产业链。加强数字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发展农业新业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破除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度障碍,促进城乡要素循环。

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深入贯彻协调发展理念,促进更加充分、平衡、包容的发展。不断推进区域、城乡、行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聚焦重点产业、数字经济、高新技术、基础投资、人才培养、能源资源与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谋划区域发展战略对接,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行业协调发展,解决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加快构建多边、双边自贸区网络,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步伐。着力改善国际营商环境,提高投资便利化程度,构建更高标准、更高质量自贸区网络,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培育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作者:任晓刚,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智库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