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把握“两个结合” 铸就新时代文学高峰

作者:闫立飞 来源: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2023-11-28 阅读量:0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学则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独特呈现者。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和坚定文化自信,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持续推动文学发展,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担负的重要使命,也是铸就新时代文学高峰的必要条件和基本前提。

一、新时代文学要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新时代文学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元素融入文学创作,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元素充实文学思想,增强文学筋骨,丰富文学内涵,在延续文脉和传承文明中开创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体现在中国文学的突出创造中,从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屈原、王羲之、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关汉卿、曹雪芹,到“鲁郭茅巴老曹”,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这些灿若星辰的文学大师和浩如烟海的文学精品,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为新时代优秀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宝贵资源,使得新时代文学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进行创新和创造。

二、新时代文学要与人民同心,为时代放歌

新时代文学要把握新的历史方位,描绘波澜壮阔的壮美画面,书写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弘气象,融入现实生活,与人民同心,为时代放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文艺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结合”为优秀文学作品的创作打开了思路,提供了方法。新时代文学不仅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承续文脉和积蓄力量,在中国文化的根基上持续发展,承担起与新时代相匹配的责任与追求,而且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参与者、建设者和阐释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的具体体现。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现实召唤着广大文学工作者要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努力创作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激励着新时代文学从高原走向高峰。

三、新时代文学要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征程。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新时代文学向高峰这一宏伟目标迈进,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伟力。新时代文学要担负新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创新、创造中铸就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就要求新时代文学在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基础上推动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的结合,实现主体意识的创新,在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整合为多元一体的包容中,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文学的创造,在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学成果的基础上参与和对话世界文学,实现世界文学新形态的创造。

(作者为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