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共创美好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作者:谢春涛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3-12-14 阅读量:0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命题,也是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时代课题。2013年3月,面对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习近平主席着眼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共创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春华秋实,十载有成。回首十年历程,习近平主席一次次系统阐述,一次次真诚呼吁,不断讲述中国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心和愿景,深化拓展了这一理念的思想内涵。历经十年发展,从国家、地区、全球各层面到政治、安全、发展、文明、生态各领域,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相继构建,完善拓宽了这一理念的实现路径。中国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的情怀和担当,国际社会有目共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次被写入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重要文件,受到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高度评价和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赞:“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而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共同行动,不断寻求理念契合点、利益汇合点,凝聚起广泛的合作共识。可以说,正因为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契合世界人民普遍诉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才具有了强大生命力,才被誉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这一理念顺潮流、谋大同、利天下,是相互支持、团结合作的人间正道,也是增进各国人民福祉的光明大道。

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不仅有主张,更是坚定的行动派。这些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坚持尽己所能,以扎实行动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努力在发展、安全、文明等领域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推向前进。

第一,积极践行全球发展倡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推动世界共同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发展是解决人类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经过百年探索和接续奋斗,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同时持续推动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放眼全球,我们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破山海阻隔,联结全球市场,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在沿线国家播下繁荣与友谊的种子,开拓出一条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希望之路。为进一步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推动全球均衡发展、缩小发展鸿沟,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两年多来,这一倡议不断变为实践,取得积极进展,早期收获不断显现,实现了从“打基础”“搭框架”到“强合作”“显实效”的跨越。在这一倡议助力下,无数个体和家庭的幸福感、获得感得以提升,很多以前无法想象的事情,现在都已美梦成真。当然,中国为全球发展作出的贡献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的“待办事项”、更长的合作清单正在加快落实。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讲的那样:“我们还是在地球上做了不少事情,而且做的都是建设性的事情。”

当前,世界正处于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关键阶段,但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人民对发展的期盼更加殷切。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中国在迎来改革开放45周年之际,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各国提供巨大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持续以“中国决心”带动“全球信心”。不久前,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很多老朋友“如约而至”,不少新朋友“慕名而来”,多国政要还亲自“带货”,生动诠释了开放引领发展、合作共赢未来的朴素道理。

第二,积极践行全球安全倡议,为推进国际共同安全开辟了新路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安全保障,一国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近些年来,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俄乌战火未熄,巴以冲突又起,让大批无辜平民失去生命、亲人和家园,对全球和平与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成为亟须解决的时代课题。值此关键时刻,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鲜明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各国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主张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理念引领行动。国际社会看到,在世界诸多冲突动荡地区,中国越来越成为守护和平的信心和力量之源。从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等文件,到成功斡旋沙特与伊朗实现历史性和解;从合作应对各种非传统安全挑战,到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外长联合代表团深入沟通协调,中国一直为劝和促谈而奔走,为停火止战而尽力,为应对挑战而探索,建设性负责任的大国作用更加凸显。我们深深体会到,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大国和睦相处才能促进世界和平。近日,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在重大历史关头推动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为国际社会带来宝贵信心。

第三,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注入了新动力。人类文明是多彩多样的,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一个和平发展的世界,应该承载不同形态的文明。戴着“傲慢与偏见”的有色眼镜、在狭隘“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驱使下“四处征讨”,只会扩大分歧甚至引起冲突。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就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闻名于世,古丝绸之路正是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典范。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吸收一切文明的精华,领导人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在人类文明深度融合的今天,中国积极开展全球文明对话合作,无论是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上,还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都主张坚持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的心态,在深入交流中认识对方,也更好认识自己,为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贡献文化力量。今年11月,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办的文明交流与全球发展论坛上,多国政要盛赞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正当其时,期待实现更密切的交流,开启更广阔合作空间。如同巴西前总统、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夫所说:“我们应该拒绝一些国家的霸权主义和以他们的文明自居维护优势地位的做法,要在全球话语权上鼓励更多文明发声。”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迫切需要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团结反对分裂、以合作促进发展。新征程上,无论通向美好未来的道路有怎样的艰难险阻,我们相信,只要各方携手同心,就一定能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崭新篇章,为人类社会开辟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持续繁荣的美好愿景。

(本文系作者在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的主旨演讲)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