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经历了四十五年的辉煌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伟大创造,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已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特征、最壮丽气象。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不断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改革开放是认识把握客观规律的伟大创造
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改革开放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这种伟大创造得益于对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大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创新运用。
认识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这个伟大觉醒建立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正确理解运用之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科学认识异常复杂的执政环境和繁重的执政使命,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围绕马克思主义政党为谁执政、如何执政的根本问题,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创新运用。在为谁执政上,党既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坚持把顺应人民热切期盼、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改革开放的价值主线。在如何执政上,党坚持以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引领改革开放事业,在治国理政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在自我革命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让党的领导始终适应实践、时代、人民的要求。
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更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自古以来,变法变革图强运动在中国不可胜数,中华民族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开展对外交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立足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正确总结我国和苏联的经验教训,党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走出了一条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党在规律层面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认识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支配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就是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性原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都是推翻或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之与生产力相适应,这彰显了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把握。邓小平同志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的实质和核心是实现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指向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轨,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社会生产力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扎实推进,表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握达到了新高度。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
改革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以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也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明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这为理解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改革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相伴相随。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也是基于我们党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当时,世界经济科技快速发展,我国发展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我们党对世界大势作出了科学判断,下决心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一往无前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所谓“赶上时代”,就是要赶上世界现代化潮流,也是要以自信自立姿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不存在现成的可以照搬的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党始终勇于改革创新,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把改革开放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关键抓手,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一部改革开放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改革开放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为指引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康庄大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牢牢把握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党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党领导人民成功开拓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创造了现代化建设新经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发展机遇。
新时代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谋划改革开放,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党内法规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标志性进展。新时代以来,党领导推动的改革开放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
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准确把握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内涵和特点。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内涵、条件、要求同过去相比有很大不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这种内涵和特点的彰显,归因于新的时代条件和任务。改革开放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实践基础,但改革往往都是从易到难。中国式现代化越拓展推进,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就越会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就越要啃下硬骨头和攻克难关。新时代改革开放进入整体设计新阶段,改革举措的关联性、耦合性更加显著,因此更加需要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推动各方面制度成熟化定型化。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中国的改革开放,靠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确立。这既是思想路线问题,也是关乎中国式现代化前途命运的政治问题。如同邓小平同志所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改革开放进程表明,不坚持解放思想,就不能突破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传统观念束缚,就不能有效调整完善同生产力发展不协调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坚持实事求是,就不能做到从中国国情出发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和问题。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仍要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面对新情况新任务,唯有牢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更好地在守正创新中把改革开放推向更高的层次和阶段。守正才能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创新才能赋予改革开放新的时代活力。守正,守的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守的是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和人民逻辑,守的是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地位,守的是站在历史正确一边、人类进步一边的时代要求;创新,创的是改革开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的是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新方式新方法。
(作者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