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 须在全、准、深上下功夫

作者:焦佩锋 来源:湖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4-06-07 阅读量:0

当前,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只有在全、准、深上下功夫,我们才能把握这一思想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学理性。这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突出一个“全”字:在全面学习、总体把握上下功夫

学理论,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方方面面,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谨、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只有在系统学习原文、及时更新认识、全面掌握内容上下功夫,我们才能把握其连贯性和整体性。

原原本本学,不能满足于二手文献。阅读原著的过程,就是回到理论创立的原初语境,感受理论创始人问题意识、论点论据、思想高度、学风文风的过程,这远非二手文献和辅导读物所能代替。恩格斯在回应青年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就说:“我请您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毛泽东同志一生阅读《共产党宣言》不下百遍,他说:“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只有系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全部文献,我们才能深刻感悟其对这一理论创立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及时跟进学,不能满足于过去时态。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党的创新理论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它既包括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时积累的宝贵经验,也包括其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这一思想的把握,不能满足于固定时态,而是要根据新情况体悟新表述,根据新要求推动新实践,“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才能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融会贯通学,不能满足于只言片语。原文原著是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文献依据,新概念新表述代表的是理论发展的新形态和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理论创新过程是一个总结经验、探求未知、发现真理的过程,就是一个把握事物之间内在联系、揭示客观规律、预见事物发展必然趋势的过程,由此形成的理论成果自然是一个科学系统、逻辑严密、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将原文与原理、理论与实践、问题与成效、过去与现在相结合,才能防止理论学习的碎片化、应景化、口号化,达到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贯通理解。

突出一个“准”字:在问题意识、问题导向上下功夫

学理论不能人云亦云,泛泛而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推动和平发展的中国方案,这是其真理性和科学性所在。

回应中国之问,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之问”关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和封闭僵化的老路,强国复兴的历史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回应世界之问,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世界之问”关乎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和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纵观世界历史,面对百年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自身发展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回应。

回应人民之问,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人民之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只有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社会主义的江山才会进一步稳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会进一步彰显。

回应时代之问,坚定推进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式现代化。“时代之问”关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外部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突出一个“深”字:在深学细悟、研机析理上下功夫

学理论不能浮于表面,浅尝辄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只有深学细悟其内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我们才能自觉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

深入把握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道理。马克思主义所讲的“理”是世道人心和天下大同之理,其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的天下为公、讲信修睦本质相通,其人民至上的政治观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本质相融。拉长历史纵深,科学社会主义事业在欧洲社会没有获得顺利发展,却在东方的中国枝繁叶茂,就是因为其崇高的政治追求与古老中国深厚绵延的文明基因高度契合,就是因为很多非马克思主义学说解决不了中华民族的安身立命与富国强国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命力的根由所在。

深入把握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学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又根据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点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哲学原理方面,“六个必须坚持”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新发展,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创新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发展。在政治经济学原理方面,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点的创新发展,市场与政府两类作用、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创新发展,“两山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创新发展。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方面,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新发展,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创新发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发展等。

深入把握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哲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以“两个结合”为理论法宝,“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它们分别从真理与价值、内因与外因、定力与主动、问题与矛盾、方法与能力、自我与他者等角度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动力论、主体能动论、辩证发展观、实践认识论、科学思维论和世界历史论,体现了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性和哲学味,理应深刻理解、深入把握。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