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作者:孟捷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4-07-23 阅读量:0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新发展理念作为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则,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篇章。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

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些理念和思路归结起来,就是要在新发展阶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重大经济社会理论和理念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开始起草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首先要把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发展理念搞清楚,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跟着也就好定了。《建议》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新发展理念是在中国宏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又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重要原则,“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

由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构成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发展的内生需要、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等核心观点,系统回答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所要求的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路径等一系列根本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入新时代,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思想可以大致归结为四个层次。一是道路—价值论,解释为什么要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为什么要以人民为中心等问题;二是阶段—制度论,解释为什么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制度体系等问题;三是理念—政策论,解释为什么要用新发展理念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等问题;四是开放—共赢论,解释为什么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各国互利合作、实现共赢等问题。

从道路—价值论到理念—政策论,在逻辑上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从抽象到具体的关系。这意味着,第一,相对于道路—价值论和阶段—制度论,理念—政策论是更为具体的思想,它将此前的思想涵摄于内;第二,从抽象到具体的最终目标,是朝向生动的社会实践。理念—政策论,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理论,而且必然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践。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其自身结构和内在联系反映了人类社会实践将目的—价值与手段—路径相结合的特点,“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新发展理念始终处于理论转化为实践、实践升华为理论的过渡点上,是实践中的理论和不断被反思的实践。

新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新发展理念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科学总结。新发展理念的每一个理念都包含丰富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课题,事实上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总体框架。例如,强调创新发展,就要研究为什么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何把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发展速度稳定在合理水平,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强调协调发展,就应当从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续等问题出发,研究如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如何实现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协调,研究如何推动区域统筹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强调绿色发展,就要研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对策,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辟广阔前景;强调开放发展,就要研究如何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共享发展,就要研究如何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做大“蛋糕”,又不断分好“蛋糕”,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第二,新发展理念深化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强调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一规律是相对抽象的规律,适用于整个社会主义阶段,没有涉及社会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特点。新发展理念适应了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和发展阶段的转变,更加鲜明而具体地强调生产力发展的时代特点,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鲜明而具体地强调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更加鲜明而具体地强调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强调产业间、城乡间、区域间、国际间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改善,强调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更加鲜明而具体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

第三,新发展理念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原则的理论。新发展理念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和引领性的重大问题作出的全新阐释,深刻阐明了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现有的经济发展理论,特别是作为西方经济学重要分支的发展经济学,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问题、新任务、新特点,暴露出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和理论局限性。例如,西方发展经济学基本上是以处于低收入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为其研究对象的。我国在低收入阶段也曾借鉴并应用了发展经济学的部分理论,如二元城乡结构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等。但在我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以低收入国家为对象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就失去或部分失去了解释力和应用价值。再如,西方发展经济学是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为发展中国家设计现代化道路的,这种现代化是具有高消耗、高排放特点的传统现代化,无法适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西方发展经济学的上述局限表明,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新体系。

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全面深化改革全过程,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注入新的理论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