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作者:花军 刘卫琴 来源:新华日报 发布时间:2024-09-24 阅读量: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深刻回答了新征程上应该实现什么样的改革,怎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新征程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新征程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顺应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怀着深沉的忧患意识与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始终深刻学习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始终将改革开放视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确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续写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华章,确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向明确而坚定,目标响亮而高远,必将能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共识、奋发有为,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选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中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变化规律的科学把握。人类社会是由诸多矛盾构成的有机体,在推动社会运动发展的诸多矛盾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们的运动发展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变革生产关系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既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要求。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立足新发展阶段的重大部署,只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以问题倒逼改革,以改革破解问题,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进一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才能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环境,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最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用“三个面对”凸显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紧迫性,我们要深入理解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背后的实践逻辑。第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决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特别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必须准备接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需要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用完善的制度防范化解风险、有效应对挑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第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题中之义。当前,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兴技术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全球生产和生活方式,为我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只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实现科技体制的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一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才能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第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和目标。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优化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可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践充分证明,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拥有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最澎湃的动力。

(本文系202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思政课‘三课三融三实’育人路径研究与实践”〈2023JSJG60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