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民主体性

作者:徐方全 王新亮 来源: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2024-10-28 阅读量: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共开列60条,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这些改革举措“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主动和人民立场,深刻彰显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取向。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主体性思想的创造性坚持和发展

人的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注重人的主体性建设,并把它看成为决定其他一切创造性活动的“第一个历史活动”。马克思主义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正是从确认并践行人的主体性为逻辑起点的。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依靠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创造了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进程。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以人民为主体的宏大而独特的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蕴涵着深邃的人的主体性逻辑,从本质意义上说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尤其是人的主体性思想的创造性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论断,深刻回答了为了谁而改革?依靠谁推动改革?改革的成果由谁共享?这些改革的核心问题,彰显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民主体性逻辑。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是造福人民的事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能否赢得全体人民的支持与认同,关键就是看其是否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满足人民需要的程度大小。我们一定要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利益诉求和多层次需要,不断巩固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人的主体权益。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现代化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人的需要的产物。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文明进步的渴望,不啻是现代化的动力源,而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目的的现代化新路,历史与现实深刻表明,中国式现代化跳出了“资本逻辑”的现代化老路,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现代化误区,走出了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本逻辑”现代化新路。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现代化的全新图景,为人类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对更优社会制度的追求提供了全新方案。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图景的核心要义就在于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坚持人民性方向。

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历尽千辛万苦找到的现代化新路,需要倍加珍惜并为之不懈奋斗,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面临许多未知领域和不确定性,需要我们“摸着石头”大胆实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向深化改革要动能,要成效。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破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把现代化的强大物质基础“蛋糕”做大;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保障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这两个方面不是割裂的,而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统一根本点就在于坚持人民主体性。

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不断满足人民多元化多层次需要的实践性方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不仅包括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而且包括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的利益需要会不断增长。这样一种特点在我国现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方面,在实现“第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再局限于物质的满足,而在诸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精神层面上的需求更加强烈。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成为制约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层次和更多元化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多元化多层次需要,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紧紧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进一步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多元化多层次需要,对“为什么改”“往哪儿改”“怎么改”这些涉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创造性阐发和创新性部署,推出了更多“改革味更浓,成色更重”的改革举措,是在新征程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多元化多层次需要的纲领性文献和实践性方略。我们必须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牢牢把握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见效,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多元化多层次需要,让人民群众在这场广泛参与的深刻社会变革中有更多获得感。

人民主体性内蕴着人民不仅是改革实践的主体和改革成果的享有者,更是改革成效的检验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元化多层次需要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使人的主体性建设具有更加深邃的时代意蕴,彰显出更加深远的时代价值。

【本文为山东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4ZSZX17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