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思政引领力是体现教育强国社会主义属性的重要因素。将增强思政引领力作为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教育的政治属性,围绕无产阶级政党以教育强化思想政治引领问题进行了丰富而深刻的阐释。重温有关论述,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思政引领力的核心要义、准确把握提升思政引领力的重要意义和路径方法。
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
政治属性是教育的重要属性之一,做好教育工作必须紧密联系政治实际和政治需要。1920年,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局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列宁批评了教育“不问政治”、教育“不讲政治”的观点,指出这是对群众的欺骗,并旗帜鲜明地强调,“与过去那些谎言不同,我们不能不公开提出问题,公开承认教育不能不联系政治”。
政治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在阶级社会,教育受到社会生产方式和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阶级关系、政治制度影响着教育理念、内容、方式等,阶级关系、政治制度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的变革。比如,中世纪欧洲由于“僧侣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因而教育本身也渗透了神学的性质”,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教育观念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则是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追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教育。正是基于对教育政治属性的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并没有发明社会对教育的作用;他们仅仅是要改变这种作用的性质”。
教育对政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尽管受制于社会政治结构,但教育并不是消极地受其制约,而是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通常情况下,统治阶级通过社会教化引导人们接受特定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形成适应特定政治制度的政治观念与政治认同,从而助力维护政治统治和社会稳定。同时,教育还能有力推动社会政治变革。1905年,列宁在分析俄国革命的现状和任务时指出,“革命的成功取决于把人民中更广阔的阶层吸引到自由事业方面来,取决于教育他们,组织他们”。事实上,正是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党人对群众教育的重视与实践,推动十月革命最终走向胜利。教育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启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注重发挥思想引导、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强化思政引领力建设。
增强思政引领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科学把握无产阶级成长发展要求、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使命任务的基础上,充分论述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意识形态引领的重大意义,强调无产阶级政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这一重要任务。
增强思政引领力,是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挑战,高度重视思政引领力建设。同时,只有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才能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凝聚磅礴力量。列宁在思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时提出,“为社会主义建设训练群众”,必须将教育任务“提到首位”,引导工农劳动群众成长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并全身心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当中。
增强思政引领力,是坚持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必然要求。列宁曾就政治教育总委员会如何组织开展政治教育工作问题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加强党的领导,强调“在这个机构的工作中首先应该公开承认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党有效领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于培养一支拥护党的领导、具有坚定信仰的教师队伍。在谈论推动政治教育工作问题时,列宁将培养“一支新的教育大军”视为重要任务,强调这支教育大军“应该同党和党的思想保持紧密联系,贯彻党的精神”,努力“把工人群众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教育他们,使他们关心共产党员所做的事情”。
增强思政引领力,是增强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引导广大民众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必然要求。恩格斯在《流亡者文献》中批评了俄国民粹主义者特卡乔夫反对革命群众致力于自我提高、自我学习的观点,肯定了《前进!》杂志编辑提倡俄国革命青年“兢兢业业地致力于自我提高和自我教育”的做法。只有切实形成并不断完善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增强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主体自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真正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以教育增强思政引领力的目标任务才能真正实现。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着力提升思政引领力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之一,是以强大思政引领力教育引导人们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懈奋斗。在教育强国建设实践中切实增强思政引领力,要从党的领导、课程锻造、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
健全党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以完善的制度坚持和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是确保育人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有效增强思政引领力的根本保证。具体来讲,注重强化党建引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始终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行;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分工负责、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把做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到党的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锻造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着力增强思政引领力,必须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实抓好。为此,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尤其是新时代以来的伟大变革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善用实践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把思政课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切实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不断拓展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立德树人的关键在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通过媒体和公共平台广泛宣传优秀教师典型事迹,激励广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以模范教育家为榜样,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评价和管理的首要要求,坚持师德违规行为“零容忍”;优化教师激励和保障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业吸引力和稳定性,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推动立德树人工作提质增效。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29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