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将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引向深入

作者:王超航 来源:辽宁日报 发布时间:2024-12-11 阅读量:0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明确改革路径和具体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时代新征程,要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要认清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紧迫性,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增强忧患意识,沉着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挑战考验。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切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制度化,更好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不断增强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在错综复杂的网络舆论阵地中展现责任和担当。舆论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必须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趋势,实施全媒体传播建设工程,以互联网思维主导资源配置,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积极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努力推动网上网下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要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的工作机制,在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各类群众性主题活动、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注重政策延续性和创新性,教育引导全社会更加自觉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弘扬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

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持“两个结合”,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提升文化事业发展水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要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打破行业壁垒和地域限制,畅通文化与各相关领域合作渠道,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与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加强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着手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要健全文化领域人才培养体系,着重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文化工作者,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空间、亿万民众精神生活的新家园。要深化网络管理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加强互联网领导管理、内容管控、协同治网,着力推动网络治理由事后管理向过程治理转变、多头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实现网上网下一体化治理。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引导,巩固壮大网上主流舆论,以打击网络谣言等有害信息为抓手,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

推动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既要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积极应用,也要有效防范化解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各类安全风险,防范技术滥用带来的个人数据泄露、虚假信息生成、知识产权侵权等风险,提升人工智能安全监管的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聚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网络数据安全、反对网络暴力等重点领域和技术发展前沿领域,加快立法步伐,适时将管网治网的有效做法、成功经验转化成为制度规范,使互联网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体系,多方合力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防线。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就是主动权。高效的国际传播体系有助于各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更有效地互动与合作,也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有利外部环境。

打造优质国际传播内容,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要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拉近中国同世界的距离,实现民心相通,夯实民意基础。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通过促进经贸、旅游、体育等领域协同配合,各主体协同发力,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要强化我国对外传播学理支撑,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推介,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理念、价值观的欣赏。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为国际交流筑牢发展基石。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引领,搭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努力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辽宁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本文为2024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委托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研究”(L24AWT01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