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伟大胜利的法宝

作者:倪德刚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7-08-25 阅读量:0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围绕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释放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今天,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必须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所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一)

古语说:日新之谓盛德。我们这个民族是善于创新的民族,我们党是勇于创新的党。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必然是不断创新的。创新,需要对事物特性、趋势、规律进行准确说明。只有说得清楚,解释得在理儿,让大众既能心服口服、又能干得对路的新说法,才会有实际效果。理论创新不神秘,来源于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把群众的实践经验、普遍要求、共同愿望,系统总结、及时提炼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是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深层次问题,都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要在研究上多下功夫,多搞“集成”和“总装”,多搞“自主创新”和“综合创新”。

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创新理论,一是能够解决认识问题。恩格斯说:思维的任务就是透过一切迷乱现象和偶然性,探索和揭示事物的规律性。新事物,繁纷复杂,极难认清、认准;新问题,层出不穷,极难把握、驾驭。有科学理论指导和没有科学理论指导,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不一样。二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被动与主动从事实践活动,其行动结局是不一样的。有科学理论指导,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总能事半功倍,总能少走弯路,总能如期实现目标。三是能够解决人们精神动力问题。科学理论具有提升人们思想、启迪人们智慧、塑造人们心灵、引导人们不懈奋斗、为人们提供精神动力的作用。

总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要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二)

创新才能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的发展实践,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新”是最突出的特征,体现了开时代先河的创新、创造、创举。

比如,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揭示了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抓手,进一步丰富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阐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光芒;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提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紧密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重大思想观点,而且在战略上作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重大部署,为当代中国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比如,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和推动的国防和军队改革,其力度、广度和深度自建军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是少有的。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和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指导成立亚投行、丝路基金,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给古老的丝绸之路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受到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热烈响应,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项历史性创举和“世纪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和亲自推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设立雄安新区等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大战略。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文化和文艺工作、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重要思想,都是具有开创性、全局性、长远性的。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环节,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就在于有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导。

(三)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

现在,我们面临的时代条件、社会环境和形势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开拓创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这些重要论述传承了中华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禀赋,是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勇于创新。一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二要适应新的发展实践,全面推进理论、制度、文化等各领域创新,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努力打造出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理论。三要大力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造的社会环境,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强化政策与制度激励,让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让全社会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成果充分涌流。四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西方”的惯性思维。不断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五要理直气壮地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更加及时地发出中国声音、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

历史反复证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理论大发展的时代。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的起点、新的阶段,必将给理论创新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作者: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倪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