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要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推动历史前进

作者:林振义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0-10-23 阅读量: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谋划运筹年轻干部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为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指明了方向。

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政治能力是干部的第一能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观点。说它是“第一能力”,最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有政治属性,政治上犯错误、跌跟头,往往会造成灾难性的甚至难以挽回的错误。干部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政治定力。

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在当代中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最大的政治。年轻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有任何模糊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和保证中国始终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所以,凡是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定不移做,凡是不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决不做。

提高政治能力,就要学会从政治上看问题,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一段时间以来,忽视政治、削弱政治的现象曾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例如,有人认为腐败是经济的润滑剂、“四风”问题不是什么大事;有人认为自己是一名业务干部,业务工作搞好了就一好百好。这些都是不讲政治的表现。政治上不敏锐,在一些原则和是非问题上犯糊涂,就很容易被引到邪路上去。年轻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察形观势,特别是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

提高政治能力,就要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怀有敬畏之心。严守政治纪律,核心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领导干部应当经常对标对表,检视自己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言论、政治行为,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七个有之”现象,是不是做到了“五个必须”,坚决杜绝那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的行为。年轻干部尤其要自觉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干干净净的社会关系,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既要善于发现问题也要善于解决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坚持问题导向,不回避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善于一鼓作气把问题解决好,这是一个能力链条,涉及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等方方面面。

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的第一步,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年轻干部要发现和解决问题,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身入心也入。现在网络发达、信息渠道多,这些都是调查研究的载体或方式,但它们不能代替与基层群众面对面的交流,也不能代替对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实际感受。调研得来的材料,必须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科学认识。领导就是决策。决策是否科学,利害关系重大。年轻干部作决策,要树立战略眼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为此,要遵循科学决策程序,多方听取意见,综合评判,科学取舍,使决策符合实际情况。有了科学决策,更要抓好落实。抓落实要有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

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要不断提升改革攻坚和应急处突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全面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尤其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走在时代前列,仍然要以全面深化改革添动力、求突破。”改革要有勇气和决心,也要坚持正确方法,使出台的各项举措符合客观规律、工作需要和群众利益。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尤为紧要。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应坚持底线思维,善于预判风险、把握风险走向,着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同时不断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遇到风险挑战做到冷静应对、掌控局势,做到危中求机、化危为机,进而获得战略主动。

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这就需要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切实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为此,要增强同群众的感情,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心中有群众,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大事办,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善于换位思考,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所愁所难,能够同群众对得上话,说接地气的话、群众听得懂的话,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落实党中央关于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在收入、就业、教育、社保、医保、医药卫生、住房等方面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办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

现在的年轻干部,学历和文化水平普遍都比较高,但不少是“三门干部”,即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机关门,虽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比较欠缺。这就需要年轻干部持之以恒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

加强思想淬炼,就要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坚持正确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就要注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加强政治历练,就要增强政治自制力,始终从政治上看问题,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斗争面前做“战士”而不是爱惜羽毛的“绅士”。加强实践锻炼,就要自觉担当重任,争先恐后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接一接“烫手山芋”、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经受住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的磨炼。加强专业训练,就要自觉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培养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成为所在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

习近平同志的地方领导实践和他的成长历程,是年轻干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好教科书。他是政治坚定的楷模,对党忠诚,自觉在大局下开展工作,善于从政治上分析和解决问题,善于驾驭复杂局面;他是读书学习的楷模,走到哪里都不忘读书求知、都不忘请教专家,尤其是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践中创造性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他是调查研究的楷模,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工作,都坚持调研开路,大部分时间都沉在基层调查研究,从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寻找办法;他是科学决策的楷模,决策之前深入调研,决策时善于集中各方智慧,所作决策着眼长远、符合实际、切实可行;他是改革攻坚的楷模,始终站在改革第一线,扎实落实中央的改革举措,主动谋划和推进地方特色的改革,为全国改革提供经验;他是应急处突的楷模,在地方工作时不管是抗台风还是防非典,都能够稳妥掌控局势、化解危机;他是群众工作的楷模,同人民群众有着真挚感情,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千方百计让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他是抓落实的楷模,总是站在工作落实第一线,做到重要任务亲自部署、关键环节亲自把关、落实情况亲自督查,真正做到了以上率下。这些方面,《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等采访实录都有生动的记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年轻干部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投身伟大实践,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通过不断解决问题、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这是党的重托,是时代的呼唤。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科研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