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纪平:浸心科研,衷于奉献

来源:教育部思政司 发布时间:2020-03-22 阅读量:0

1.png

于纪平,男,汉族,共青团员,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5级本科生。

他是清华大学学生超算团队成员。2018年他带队参加了全部3场超算国际赛事(ASC、ISC、SC),并包揽全部冠军,使清华超算团队实现了继2015年后的又一次“大满贯”,成为目前大学生超算竞赛唯一实现“大满贯”的队伍。

精于超算,屡获大奖

2015年对于于纪平来说是有着特别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他怀揣梦想,步入了清华的大门,也是这一年,清华大学学生超算队获得了三大国际赛事的“大满贯”。这则新闻引起了于纪平的注意,由此顺利地开启了他的超算之旅。

2017年,于纪平如愿加入清华大学学生超算团队,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国际大学生超算赛事并斩获颇丰:在SC17比赛中凭借以贝叶斯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的题目MrBayes获得第三名,在ASC18比赛中凭借以冷冻电镜技术的核心应用三维重构软件Relion斩获冠军,在ISC18比赛中凭借以流体力学有限元分析软件Nektar++再夺一冠。

2018年,于纪平带队奔赴美国,参加于达拉斯举办的SC18国际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SC比赛是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重要国际赛事,要求参赛队伍需要在3000瓦功率内搭建计算机集群系统,并在集群系统上进行6个应用程序的性能比拼。除了考察成员的计算机“脑力”,比赛设置了采访、参会、海报设计等环节,成员需在比赛中向评委介绍自己优化的应用和正在进行的软件优化设计。团队还需要在48小时内完成一篇在国际权威杂志具有发表能力的英文论文。

队员们到达比赛地点时,距离正式比赛还有整整三天时间,然而对他们的考验已经开始。他们必须组装调试机器设备,尽可能多地测试每道赛题的运行情况,因为比赛要求正式比赛的48小时内不能对机器进行任何配置的修改。作为队长,于纪平几乎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等到提交最后一个程序时,通常已是凌晨两三点了。

11月12日晚上七点,比赛正式拉开序幕,与此同时,比赛中的神秘应用也被公布——WRF(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这个超算领域的经典问题。

按照赛前的安排,队长于纪平和另外一位队员一起负责解决神秘应用。在总时间已经过半时,题目的第二个数据点的编译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在比赛最后一天凌晨4点,队员们被紧张的气氛笼罩着。于纪平回忆:“三个数据点的输入数据均为网络通用数据格式(NetCDF),但是后两个数据使用了旧版的NetCDF文件格式。多次尝试之后,我们发现了问题所在,通过在编译过程中加入对旧版格式的支持后修复了这个问题。”直到最后一天凌晨6点,第二个数据点成功运转起来,于纪平也长舒了一口气。等到其他队员从酒店返回赛场接替监控机器的工作时,他终于可以在赛场的桌子下稍作休息了。

终于,经过三天两夜的“鏖战”,清华超算团队赢得了SC18国际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的总冠军!

此外,他还曾获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2013、NOI2014)金牌、2018年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亚洲区域赛焦作站冠军、2017年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东大陆联盟决赛(ICPC Asia East Continent League Final)第三名、2019年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总决赛(ICPC World Finals)第13名、中国计算机学会大学生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CCF CCSP)个人金奖第4名、2017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优秀大学生奖、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异奖(Meritorious Winner)等奖项。在国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个人战”中,于纪平脱颖而出,展现了优秀的个人能力;在国际超算比赛的赛场上团队作战,除了过硬的个人能力,这里更加体现出了一个队长的沟通和统筹协调的本领。

致知穷理,勇于创新

丰富的课外竞赛经历并没有影响于纪平的学习成绩,他在大三学年的平均学分绩点为3.80/4,在年级144人中位列第二名。在《VLSI设计导论》课程中,他在完成课程作业时提出的一种求解“矩形包裹面积最优化问题”的算法在一类测试数据上的效果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相关成果已被投稿至相关国际会议。

这种致知穷理、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得他对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应用得更加熟练,也促使他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传播热爱,服务他人

竞赛和学习之外,服务工作也在于纪平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加入计算机系学生算法与竞赛协会比赛部之后,于纪平参与了近十场编程竞赛共计上百人次的赛事组织工作。在CCF软件能力认证、CCF大学生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活动的组织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

在《程序设计基础》与《数据结构》等多门课程中,他还主动担任小助教,为同学们准备题目、集体讲解作业、一对一答疑等,他所讲解的部分优秀题目甚至被任课教师编入课程作业。

对他来说,服务他人比赛场成绩更加有意义:通过自己的付出,从而将自己这份对专业的热爱一届又一届地传递下去。这让他并不局限于追逐赛场上的好成绩,而是努力带动院系的更多同学参与科技竞赛活动、提升院系科创氛围。

以兴趣始,以深爱终。“搭建更快的计算集群,尽可能发挥出硬件的计算能力,是一件有趣而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我将继续投身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于纪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