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如何对接新高考——对话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

作者:蒋亦丰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6-03-10 阅读量:0

聚焦:新高考改革

2017,新高考改革试点大幕即将拉开。不分文理、统一高考和学考选考结合等多项改革举措,倒逼着普通高中直面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计划安排、学生选课走班、生涯规划指导等方面的挑战。如何深耕课程改革的沃土,顺利对接新高考,已成为参与首批试点的浙江省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主命题。

权威声音

课改如何对接新高考——对话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

个性化教育是对接新高考的核心

记者:2012年,浙江省开始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两年后,出台了新高考方案。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浙江是怎样一步步推进这些改革的?

韩平:随着普通高中基本普及,浙江基础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普及教育,教育的基本任务必须从“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转为“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这只能通过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来实现。选课、选考都贯穿了选择性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在2012年全面推行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减必修增选修,大力推进选课走班,为浙江省本次新高考改革奠定扎实的基础。新高考改革实行选考、多次考试,着力彰显选择性教育思想,扩大学生、高校双向选择权。通过扩大学生选择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合理规划,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通过扩大高校选择权,按照专业学习所需选拔合格新生,鼓励高校及学科专业办出特色,实现多样化发展。

目前,全省课程改革布局已基本铺开,将选择性教育贯穿各个学段的教育,推进省属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和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程改革。高校选修课程比例增加到50%,高中为38%,初中达到20%,小学达到15%,努力让个性化教育和因材施教变为现实,让每个学生都有生命出彩的机会,人人成才,个性发展。

记者:浙江为适应新高考,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韩平:在新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省教育厅立即出台文件,要求学校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方案,统筹安排高中三年教学。

首先,高度重视课程的顶层设计。学校根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精神,从学校定位、办学特色、师资实际和生源特点出发,突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一步设计完善学校课程方案,构建层次清晰、递进有序、开放有致的学校课程体系。

其次,继续加强课程开发,丰富课程体系。学校将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有机融合起来,以学科为轴心,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生需求、学校特色进行横向拓展与纵深发掘,开发开设选修课程与特色课程群,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第三,统筹规划三年教学。根据选考、多次考试和4月、10月开考的安排,以学段为单位,详细安排各学段课程设置、两次学考与选考时间、各学科走班教学设计等等,均衡安排课程与考试时间,分散考试节点,减轻考试压力,确保课程学习的系统性与持续性。要求学校既要开足开齐课程,又要控制并开课程,不得增加每周课堂教学时间,不得随意增课时赶进度,不得挤压选修课程课时比例,不得代替学生确定选考科目。

选课走班:新高考改革与深化课改殊途同归

记者:改革面临的诸多新题中,您认为最迫切需要去解决的是什么?

韩平:目前来看,我认为最迫切需要改革的有两个,一是分类分层走班教学,二是学生生涯规划教育。

记者:在分类分层走班教学上,浙江是如何“破题”的呢?

韩平:选课走班包涵了课程改革所有元素,是对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充分尊重,也在考量学校校长与教师的理念与智慧。浙江省早在2012年深化课改时就提出每周至少有20%课时开设选修课程,实行选课走班。2014年初由16所学校试点必修分层走班教学。新高考实行多次考试和选考,与深化课改倡导的选课走班完全对接,大大促进了走班教学。

在改革推进过程中,我们指导学校切合实际,稳妥实施:其一,探索必修分层、选修分类走班,学生自主选科目、选层次、选教学班级与学校引导指导相结合;其二,建立完善选课制度,编制选课指南(课程定位功能、学校课程安排、相关考试要求、选课程序要求),完善选课系统;其三,依据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校本化分层处理各科必修、选修课程内容,制定分科分层教学要求(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路径、教学方法、分层练习);其四,探索构建行政班教学班并存,班主任与导师结合,学科学业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举的教学管理机制。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行动起来,加入了走班教学行列,或在高一下学期,或从高二上学期开始进行分层分类走班教学,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多样化走班形式,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1)全员走班。行政班保留,高考必修科目分层、选修课程分类全部走班。(2)选考科目走班。保留行政班,语数英实行行政班组织教学,选考科目由学生自行选课,实行走班教学。(3)分部分类分层走班。保留行政班,年级规模较大的,把同一年级分为不同学部(或单元)进行平行走班,在同一学部(或单元)内语数外实行行政班教学,其它选考科目走班教学。(4)分段分层分类走班。保留行政班,按照学段推进不同学科的分层走班,高一下学期理、化实行分层走班。

可以说,走班教学已成为浙江省普通高中教学的新常态。然而我们也看到,选课走班全面实施,必然要求学校变革教学组织形式,重建教学管理制度,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教学管理制度,重新定位行政班和教学班功能。行政班应该是一个充分发挥教育功能的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团结协作的学生精神家园;教学班应该是学生个性发展,有共同的学业追求的学习乐园。行政班和教学班共同存在,相互补充,协同推进教育教学。同时,还要加强学段制、导师制、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教师评价与调配制度研究。

生涯规划教育逐步成为课改新亮点

记者:浙江在推进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上,又有哪些经验呢?

韩平:新高考改革实行选考、多次考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生涯规划教育,正在逐步成为课改的新亮点。2015年5月,浙江省教育厅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内容、方式与实施要求,指导开展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意见》要求学校尽快制定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方案,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生涯规划导师,开设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组织丰富多彩的职业讲座、职业体验活动,建立导师制,开展个别咨询,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选择、学会对自己负责。在生涯规划教育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根据生涯规划自主选择选考科目与选考时间。省里还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增设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专业指导组,聘请高校、教研、高中生涯规划方面的教师,加强对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指导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目前多数学校已初步建立了生涯规划教育制度,制定学生三年生涯规划教育活动规划,并在高一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充分挖掘本校资源,举办专家、企事业成功人士、优秀校友和优秀家长的讲座,组织生涯社团、生涯实践周、生涯访谈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职业信息与体验,为学生确定人生规划、明确选科选考提供了重要资源。部分学校还设立了生涯规划一站式体验中心,将生涯规划与学生社团活动、心理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记者 蒋亦丰)

案例

从选拔到选择的嬗变

在去年浙江新高考首次学考选考中,嘉兴一中高二(10)班学生王恺艺选考的地理科目拿到了最高赋分100分。“我从初中起就喜欢地理,现在高考已经考完了,但我还会参加学校开设的地理选修课。”王恺艺说。
分数不再是唯一目的,学习成为本原的追求,这是一个学生,也是一所百年名校正在发生的故事。校长孙国虎说,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给学校带来最大的“红利”,就是育人方式从“选拔”到“选择”的嬗变。

顶层设计:课程模型+重组机构

面对高考新局,如何推进课改?如何给学生更多更好的选择?嘉兴一中下的第一步棋是,加强顶层设计。

学校基于嘉兴红船文化构建了红船课程模型。该模型由“船体”及“风帆”构成,“船体”代表基础类课程,面向全体,是实现人人成才的根本。两条“风帆”分别代表拓展类和研究类课程。拓展类面向部分,旨在使学生分层分类发展专长;研究类课程面向个体,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后两类课程,明显打上了“选择”的烙印。

“有了这个模型,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管理上就有了一个大致的框架。同时,我们尊重不同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科组二次加工。”孙国虎说。
比如历史学科组开发了“臻智”课程模型。臻智I是必修课程校本化,培养初高中衔接能力;臻智II针对有一定人文学科倾向的学生,开发选修课程,讲授文科学习策略;臻智III类似“大学预科”,除高考内容外,会增设“西方建筑史”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
“这样的模型既有考试的需要,也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在‘7选3’中,历史排在最受学生欢迎的第二位。”历史组组长余文伟说。
同时进行的另一项“顶层行动”,则是重组管理机构。原设的校务办公室、教科室、教务处、政教处等部门转变为课改协调中心、教师发展中心、课程管理中心、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等。“从管理上更加明确责任与分工,凸显了当前教改与课改的新理念。”孙国虎说。

组织教学:课程开发+学科教室

在学校课程模型和学科组课程模型的框架中,每个教师进行着课程的开发。

据了解,目前嘉兴一中已经形成了四类课程开发范式:学科拓展式——形成源于学科又高于学科的网络状知识体系;项目融合式——以某一项目为核心融合各学科相关知识;成果衍生式——以某一研究成果为基石,形成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活动整合式——以学生活动积累的案例为基础,形成体验型校本课程。

化学教师张曙光以“嘉兴水污染防治与处理”项目开发的课程,吸引了80多名学生参加。他们可以到环保部门体验最先进的中子、红外、核磁共振等检测技术,可以在选修课时间去检测南湖水质。“除了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去年就有4个学生报了大学的环保专业,相信今后会给更多孩子的‘7选3’提供参考。”张曙光说。

新的课程不断开发出来,对教学场地提出了要求。嘉兴一中目前已建成语文、数学、地理、物理高端实验室等7个学科教室。在物理高端实验室,记者看到有声速测试仪、3D打印机等设备,有的达到了大学物理实验设备的规格。“我们还在规划英语、化学、创客中心等9个学科教室,届时学生会有更多的选择。”孙国虎说。

学生选择:生涯规划指导+分类分层走班

什么职业是最适合自己的?从高一开始,嘉兴一中就着手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利用校内外资源让学生得到充分的体验,逐步将生涯规划内容融入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比如组织学生进政府、社区、企业,丰富职业体验;举办生涯规划大赛,对学生的职业梦想进行科学论证。该校还专门成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里面有测试软件、谈心室、集体教室等,为学生开设职业生涯选修课。

孙国虎颇有底气地对记者说:“嘉兴一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7选3’的任何一种组合,也尊重中途变更选择。有的组合只有一个学生选,我们也正常开课。”

基于学生的选择,嘉兴一中探索出了“分类+分层”的走班教学。

以化学为例,A班(基础类),化学是非高考选考科目,培养科学素养,通过学考即可;B1班(拓展类),化学是高考选考科目,培养化学素养和化学能力;B2班(研究类),化学既是高考选考科目又是大学的学习专业甚至是今后的职业方向。

物理B2班学生范震昊告诉记者,课堂上老师会讲相对论和引力波,看似和高考无关,但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这样的走班,让我真正找到了适合选考和未来职业的学习方式及内容。”

去年,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到嘉兴一中调研后说:“嘉兴一中的课改理论有系统性,实践性又强,突出了具象化和操作性,师生都认同,稳步推进,边改革、边探索、边总结;其他一些学校的课改中所担忧的问题,在嘉兴一中没有看到。”

政策

浙江省《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中学校统筹安排教学工作的意见》

内容摘要:学校要统筹安排高中三年的课程,按规定开足开齐必修课程和必须的选修课程,严格控制并开科目,严格控制每周课堂教学时间, 禁止集中时间赶进度搞“学考会战”。淡化选考组合,提前告知选考科目教学班的最大容纳量,引导学生有序选择。充分利用实验室、功能教室、图书馆和学校周边社会公共资源开展走班教学。学校要尽快制定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方案,开设课程,组织丰富多彩的职业讲座、职业体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选择。各地责任督学应根据学校报备的学年课程教学安排计划定期督促检查,每月报告督查情况。

浙江省《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

内容摘要:省教育厅增设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专业指导组,聘请高校、教研、高中生涯规划教师研究制定各项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配备、培养和培训工作,为生涯规划指导教师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提供通道,开拓生涯规划体验场所,以区域为单位建立生涯体验基地群。学校从高一阶段起开设高中生涯规划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借用成熟的测评工具对学生的人格特征、兴趣偏好、职业倾向等内容进行测试;为每个学生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生涯规划导师;重视家长在学生生涯规划中的影响力;加强学生个别咨询,建设专门的咨询场所。学校要收集每位学生的发展规划,并为他们建立成长档案袋,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规划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

数字

50

2013年,浙江省确定了50所“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培育学校”,重点探索新高考背景下的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学科选修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方式变革、课程资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学科基地中选择了9所学校进行学科教室和创新实验室建设的探索。

98.4%

2015年10月12日至16日,浙江省教育厅组建5个巡查组,对30所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进行了课改专项巡查。发现多数学校能及时调整学校课程方案,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大力推进特色课程群和精品学科课程群建设。巡查问卷显示,有98.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选考科目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并和家长商量以后得出来的。

9

浙江省教育厅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梳理出了适应新高考、深化课程改革急需重点研究的9个问题,即: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学校课程修习安排、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立教学班管理制度、学生过程性评价、统筹安排学科教师、教师评价、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资源保障等。在全省选择了100所学校,组建研究共同体,共同破解改革难点,初步形成了各个问题的指导意见和案例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