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层面

作者:阮涛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3-10-26 阅读量:0

学习了李更生教授“基于文化建设的学校变革与创新”的讲座,收益良多。校园文化建设既是学校发展的土壤,也是发展的灵魂,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变革与创新的有力保障。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始于思想的认同,行于行为的践行和成于习惯的养成的过程。是在对教育现代化充分学习、理解和思考的前提下,以学校领导干部为主导,以全体师生为主体,实现共同价值选择、观念认同并自觉于行为践行的过程。

下面结合所学与所在单位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进行一些梳理与反思。

一、校园建设的精神层面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作为武汉市首批领航高中,其价值观念主要体现为践行五育并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奠基;追求卓越,为国家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奠基。其核心办学思想是“三化一特”,即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和科技特色。其教育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笔者认为,十一中校园文化的精神层面基本符合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体现出学校发展的朝气与活力,责任与担当,符合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能体现出了人的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即“自信”“开放”“理性”“尊重”,有助于学生个体良好气质的培养。

2023年高考,十一中取得有较为优异的成绩,这实则是近些年来校园文化不断积聚用功的结果。学校兴首先必须精神强,“5129”目标的提出,是巨大的压力,也是莫大的动力,正是基于上述精神,在各界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学校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下,2023届高三师生朝着高远目标昂首挺进,人人奋力拼搏,坚持不懈,终于实现了靓量齐飞的目标。这充分说明,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确能起到引领发展,积聚信心,促进行动的作用。以精神来指导行动,又能从行动中来提振精神,最终带给学生的是学业上的领航,同时也是精神上的领航。

总体讲,笔者非常认同学校文化建设上的价值理念,但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的个体,作为文化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文化的缔造者,多样的个体发展为校园注入了丰富的精神因子,学校应就此做进一步搜集、整理、提炼和赓续,用漫天繁星点亮文化的天空,从而更好地激励后来者奋勇前行。

二、校园建设的物质层面

十一中地处闹市,占地面积不大,但校园布局比较合理,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特色,硬件设施不断完善。首先,能确保校园的安全性,如能严格落实校园内车道分离,运动区和教学区分离等。第二,各种实验室、功能室、科技体验馆、体育馆、校史馆、阅览室、社团活动室、会议室、心理活动室等较为齐全,能够满足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所需。第三,学校物质建设呈现出一定的审美价值,如校园建筑的主色系为深红色,与校园丰富的绿化交相辉映,校园的建筑造型不尽相同,呈现出个性美。

校园的物质层面建设是确保“五育并举”,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价值,笔者认为还应吸引师生更好地利用校园设施,为学生主动开放个性化发展与展示的平台空间,并给予学生更多具体的指导。

三、校园建设的制度层面

制度建设是确保学校日常发展的根本保障,学校制度须体现出合法性、系统性、科学性、认同性等特征。

制度与章程的建立必须符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从而做到依法依规治校。必须以学校办学核心思想为指导,系统谋划。必须符合学段和校情特征,因地制宜。必须充分征求意见,得到广泛认可。确保在此基础上,得到充分支持,全力落实。

从整体上看,学校的制度建设,大致分为党务管理制度、教代会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等大的板块。其中又有更为细化的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中包含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科研管理制度、专家委员会管理制度、教师发展管理制度等。从层面上看,学校实行扁平化管理,又包含年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等。

从实际情况看,学校总务、教育教学等主线制度得到了充分的运行和落实,但部分制度的运行不够,体现的效能不够,如在教科研和教师发展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执行和推进。学校的发展,千头万绪,这就需要管理者进一步理清经纬脉络,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阶段性计划。工作中,注重过程管理和反馈,开展双向性评价,并依据阶段性发展特点,不断调整和优化相关管理制度。学校应进一步鼓励班级层面的制度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级管理风格,充分发挥班级教师的管理功能和育人智慧,使学校各级管理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校园建设的行为层面

行为层面主要包括言谈举止、教与学行为、仪式活动等方面。言谈举止就是指校园人要自觉体现校园文化的精神特征,言谈有礼有节,充满正能量,行为既恭谨又具有自由气息,体现出示范性。教与学行为就是教师的教学符合常规,又不满足常规,能体现出“三新”背景下的新变化、新效能;学生的学习行为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努力提高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教与学行为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学习层面,而是基于五育共同发展的学习,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共同成长,共同成就。仪式活动是对校园文化的强化认同、成效检验,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部分。

校园文化的主导始终是人相互学习和相互提醒,不断践行校园文化的核心要义,不断加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笔者认为,十一中学习和干事氛围浓厚,如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学生的个性化辅导等工作均开展得好,但是在仪式活动开展方面,还需要在恰当的时间节点上,多加开展,从而提升学生的爱校情怀,激发学生的理想信念。

以上是在直播学习之后,针对学校工作的一些简单梳理和反思。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新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同样要求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呼唤校园文化的现代化。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理论认知水平,在工作中不断探索,踏实前行。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