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作为“双减”工作9个全国试点城市之一,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精神,优化调整试点方案,将“双减”工作作为全市改革创新的重点任务,作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主线来抓,与教育督导、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推广等改革统筹推进,各项试点任务取得初步成效。
突出高位统筹,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引领。强化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系统谋划,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以及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重点改革任务。强化部门联动。建立“双减”工作协调机制,成员涵盖29个市直部门单位,研判会商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工作合力。强化组织领导。在市教育局设立民办教育和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专门负责组织实施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综合治理,协调指导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执法。强化政策指引。研究出台《威海市“双减”意见》,细化关于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设计与实施质量若干措施、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工作方案、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等配套文件14个,积极推动“双减”落地。
突出“双试点”并轨推进,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将“双减”工作与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改革试点任务同步谋划、一体推进,双轨发力、优势互促。在全市确定2个实验区、遴选26个实验校,积极推广“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实践研究”应用成果。制定威海市义务教育阶段16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作业设计理念和要求,规范作业设计、丰富作业类型、创新作业设置。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作业专题培训,将作业管理纳入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全面提高广大教师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水平。同时,将全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作为新目标,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推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和智慧教育云平台资源共享,抓好中小学生“五项管理”,不断缩小校际差距,提升办学质量。
突出从严管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从严审批培训机构。组织教育、文旅、体育等部门分头研究推进学科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培训机构监管,制定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从严认定培训项目。成立专家组,对学科类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项目存疑的机构进行集中审核界定。从严管控办学行为。开展“证照不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和学科类培训机构规范办学专项督导检查工作,严查无证办学等违规培训行为。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工作机制,对全市568所培训机构开展多轮次、全覆盖式督导检查,发现违规培训的立即关停整改。从严监管资金价格。推行第三方资金监管和风险储备金相结合的监管模式,严控账户最低余额和大额资金流动,强化收费风险管控,防止培训机构出现“卷款跑路”。
突出系统改革,构建长效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课后服务,组织对有需求的小学生开展暑期托管服务。截至目前,全市19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推开课后服务工作,自愿参与的学生16.7万人,占比73.81%,参与暑期托管服务的学生达万余人。按照每生每小时2—4元的标准,以增加绩效工资总量的方式由财政拨付,2016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拨付总额1408.5万元。指导各学校“一校一案”因地制宜设计课后服务内容,构建起以指导作业、答疑辅导、特色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课后服务体系。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建立遴选、评估和退出机制,有效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开展专项整治暗访暗查,定期通报师德违规处理和有偿补课情况,对学术不端、师德失范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突出正向引导,营造平稳改革的主基调。强化宣传引导,加大典型宣传,积极解疑答惑,努力消除社会各界担忧。主动关切回应群众需求,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为群众协调解决政策咨询、培训机构退费、失业教师劳动纠纷等问题。适当放宽教师招考年龄条件,为培训机构教师提供就业新入口。指导学校利用家委会、微信群解读“双减”政策,引导家长树立健康教育理念,营造健康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