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教育:拥抱“互联网” 跑出“+”速度

作者:谈雷 柏珏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6-01-28 阅读量:0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互联网+”信息化手段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无疑给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作为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扬州市探索借助互联网改变传统的教育发展方式,从网上“同步课程”开始,一步步“拥抱”互联网:数字化校园、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微课”平台……一项项“互联网+教育”的创新举措给师生们带来了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缩短了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加快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跑出了教育现代化的“+”速度。

“互联网+”让城乡共上一节课

传统意义上的城乡学校结对,把优秀师资派送到薄弱学校送教,成本较高,普遍受到时间的制约;但在扬州,通过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城市学校的优质资源向农村学校实现了“无缝对接”、“实时传输”,小投入产生了大效益。

江都区吴桥中学地处革命老区吴桥镇,作为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无论在师资和生源结构上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2011年,该校与文津中学“网上结对”。现在,借助微格教室、视频会议室等技术手段,吴桥中学的学生可以同步观看文津中学的课堂,并进行实时互动交流,实现了异地同上一节课。
不仅如此,借助网络,吴桥中学的教师还可以登录“文津中学网络教研空间”,参与集体备课、在线评课、专题研讨三个平台。文津中学这个基于网络的“四导四学”模式,让吴桥中学的教学质量实现质的飞跃。今年,吴桥中学申报成为江苏省物理课程基地,这是江都区首家创建成功的省初中课程基地。

目前,扬州全市共有城乡网上结对学校118组,结对学校总数达416所,结对实现100%全覆盖。“一根网线”为城乡学校共建共享搭建了一条“快车道”,让结对学校间由此实现管理、备课、培训以及课堂教学等全方位、立体式的资源共享,3万名教师、46万学生受益。

“互联网+”促成优质资源共享

11月9日,扬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微课正式上线。80余节由中小学教师自主开发制作的安全教育微课,让广大家长在家里就可以在线和孩子一起接受生动形象的安全教育。“微课”这一全新网络教育形式正被越来越多的扬州教育人所认可,成为新的教学潮流。

2014年3月,扬州市教育局推出首批“微课”视频,内容涉及高三年级的9门学科。高三学生可以登录扬州微课网和“扬州微课”微信平台收看高三名师剖析重难点。经过一年多的打造,如今扬州微课网已覆盖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所有年级段,每到中高考、模拟考试、小高考等重要时间节点,市教研室就会牵头组织省、市级名师为全市学子免费提供热点试题名师精讲、拓展课程等微视频。

其实,“微课”还仅仅只是扬州本土化优质教育资源库中的“新兵”。 自2004年起,扬州市坚持引进、整合与自主开发研制相结合,组织教育专家、一线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精心授课,并将多种优质资源通过“资源网”汇集,逐步建成市级大型教育资源库,集中管理,全市共享。在“名师在线”资源库中,全市特级教师在网上开展了包括师德、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技能、实践、教育科研等方面内容的专题讲学300多节,为教师专业提升“加油”;在“课改在线”资源库里,360余节新课改示范课,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示范作用,供全市中小学教师学习借鉴;而市教育局精心打造的本土化教育精品资源网上“同步课程”,由全市名师授课并录制成网络视频,涵盖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所有主要学科课程,时刻保持与现行教材同步,总量超过4000课时。有了“同步课程”24小时不间断“陪伴”,城乡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教师随时随地受益于名师,网上“同步课程”成为了学生们“天天见面的好老师”。

“互联网+”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高邮市甸垛初中陈飞老师是一名数学老师。他一直想系统学习几何画板技术,但是平时由于教学任务很重,一直没有机会外出充电。2015年暑期,扬州高邮市着力打造了以教育信息化平台为核心的网络化培训,涵盖了OFFICE、PHOTOSHOP、FLASH、电子白板与学科整合等培训项目。这让陈飞老师着实“享受”了一顿培训大餐,观看微视频,就像主讲老师站在身边手把手地教,学习一个知识点就十来分钟,很是方便。平台开通4个月以来,教师实名注册人数已超过 1900人,发布了近3万个培训作业帖与交流帖。基于微视频的微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提升了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水平。

其实,扬州很早就开始了教师“在线进修”的尝试。2013年,扬州市教育局开发并实施教师网络培训系统,2014年又与中国教师研修网合作创办“扬州名师网”,为教师成长搭建全新研修平台。教师注册登陆网站平台后,按要求开展业务交流、资源共享、培训研修等活动,而市教育局和名师工作室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培训指导和考核,效率成倍提升。网络培训与传统的教师集中授课培训相比,可选择性的特点十分突出,网络培训课程丰富,教师可自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