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从五个方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作者:吴云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3-09-15 阅读量:0

本人有幸参加了“用‘心’育人 浸润成长”——2023年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专题网络培训研修活动,通过认真学习,收获很多,感触颇深。我认为,教师应从五个方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1.正确认识心理健康

正确对待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尤其是教师,教师要能够较快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也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通过对个别典型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正确认识。

2.提高应对方法

作为教师,我们要和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我们要以温和的目光、积极的话语、真诚的微笑,倾听孩子的诉说,走进孩子的心灵,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特别是心理上出现不开心的事情,及时予以开解舒缓,防止问题集结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用健康的身心去影响学生,师爱如阳光,阳光下的孩子是快乐的!

3.保持自身乐观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利于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

4.落实课堂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要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并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5.促进家庭教育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使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要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作者单位:芜湖市经开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