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辅导员工作育人系列案例

原创:郑玉莲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19-07-30 阅读量:0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关系最紧密、了解学生情况最多,用“人生导师”来形容辅导员在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真的是再恰当不过了。然而,在越来越强调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型社会背景下,辅导员越来越感受到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尤其是面对“问题学生”:学习困难、心理问题、疾病、网瘾、网贷,辅导员经常会感到无助和挫败,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一定要树立一种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的工作理念。

案例背景

方某,2013级机电技术教育专业预科学生,该生为家中独子,出生于1994年安徽省宣城市,父亲开货车,母亲专职太太,家境比较优越,没有吃过苦,思想偏激,不注重自身形象,学习成绩较差。他是职业技术学校对口招生来的学生,在职业学校,该生还是较为优秀的。然而,进入大学后,远离父母,加之大学学习方式的相对自由,该生很快迷恋上了网络游戏,对学习失去兴趣,慢慢的成了一名典型的“网瘾学生”。

案例概述

一开始,我对这个学生并没有过多的关注,我开始注意他时,是第一学期过半,在一次班长和学委向我汇报班级工作的时候,班长说方某一周旷了2次课,每天在寝室里玩游戏玩到很晚才睡,不参加班级任何活动,不进行体育锻炼,对很多事情都没兴趣,平时也只跟寝室的同学交往。当晚,我便去了该生宿舍,宿舍里很乱,开门后,他正在玩游戏玩得不亦乐乎,我喊他,他缓缓抬头瞟了我一眼,然后继续玩游戏,完全没有把我这个班主任当回事,我故意找话茬跟他聊天,他并不接,继续打游戏。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果:他挂了三门。

第二学期开学第一周,我把他找到办公室谈话,要求他按时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晚上打游戏的话,最多不超过10:30,并帮他找了一名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帮扶学习,他满口答应,表示一定好好学。

转眼到了第二学期末,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他又亮了红灯……就这样,我不停地找他谈话,找班干帮助他,并与家长联系,建立家校共建渠道,共同探讨转变该生的“良策”。

两年过去了,这样的谈话已经不记得有多少次,该试的、能试的都试了,但效果不大,他成了班里唯一的“问题学生”,很多同学私下劝我放弃:“别管他,他已经成年了,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您已经尽力了……”

大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来临,按照惯例,继续找他谈话(我已没有太多的信心和耐心,但我坚定只要他在校一天,我就要管一天),“你想不想顺利毕业?”他很坚定地回答:“肯定要顺利毕业,拿到毕业证啊!”我说:“那行,你暑假来学校进行重学辅导,现在就回去报名。”

暑假到了,他又挂了两科。2016年的一天下午2点左右,正下着暴雨,他给我打电话说快到学校了,要参加辅导班,但宿舍进不去,问我能不能帮他安排一下宿舍。我接过电话后,叫他直接到办公室等我,我从家飞奔到办公室,短短500米的距离,我的衣服全湿了,到办公室后,我帮他办理妥当一切手续,让他顺利住在寝室。

辅导班结束后,他给我发了一条不太长的短信:“郑老师,谢谢您!我辅修的课程都过了。”看到这条短信时,我内心特别感动也特别激动,有一种做白日梦的感觉!我想这一定是坚持的力量!或许是他真的被我感动了!我立即给他回了一条信息:“恭喜你,我知道你一定行!老师相信你!”

新的学期开始了,一次在校园里见到我,他主动和我打招呼:“郑老师好!”教师节到了,他给我发了一条信息,内容大致是这样写的:“郑老师您好,教师节到了,祝您节日快乐,工作顺利,阖家幸福!感谢您为我做的一切!谢谢您!”

我知道他真的进步了,心里满满的成就感,一种由内而外的辅导员的幸福感、满足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学期末的时候,他真的没有挂科。

时光飞逝,大四很快到来,机电技术教育专业施行的是3+1模式,大四一学年都在企业、学校等单位实习,他被学院安排到了蒙城汽修职业技术学校。他来找我说不想去,因为他不打算以后当老师,另外感觉去学校实习没意思,想去企业锻炼。我告诉他:“实习只是几个月,又不是真的去那工作,而且如果能在不愿意做的工作中做几个月,那以后无论你做什么工作,还有什么能难住你呢?另外,你还可以利用在学校的时间,提前把毕业论文做完,这不是很好吗?……经过我苦心相劝,他去蒙城汽修职业技术学校参加了认知实习。2017年元旦的那天,他回校了,他给我打电话,问我在不在办公室,我告诉他:“在”!他来到办公室跟我聊起在蒙城上班的事情,说自己现在各方面都挺好,也谈到自己工作上的困惑,他说:“现在学生很难管,教什么,他们都不学,也不会,压力很大;自己还当班主任,每天早晨6:00就要起来看学生做操;不能迟到;晚上要查宿舍,挺忙的。”我顺势接过话茬,跟他聊起他在学校时的事情,他不好意思的说:“是啊!以前真的不懂事,郑老师,谢谢您!如果不是您,今天我可能就没机会坐在这里和您聊天了。”我告诉他,当老师是一份良心活,对于优秀的学生,老师们肯定都喜欢,但不放弃差学生,却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做到的!所以,虽然你现在是实习,也要关心好每一位学生,也许你只要再坚持一点点,可能就改变了学生的一生。他说:“郑老师,您放心吧!我肯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案例分析

1.方某是1994年出生的,独生子。他是属于现代社会热论的“网络原住民”一代,同时,该生性格孤僻、思想极端、有点叛逆和另类。

2.从小家庭环境较好,没有吃过苦;他是家中的独子,娇生惯养。因此,自制力、独立性都较差。

3.从小学到职高一直是被动的学习状态,在高考红线的高压下,长期处于被人看管学习的状态,以至于到了大学后,对这种主动地、自由式的学习模式很难适应。

4.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他这样自制力较差的孩子提供了滋生“网瘾”的土壤。

解决方案

1.树立崇高的职业理念。作为高校的辅导员对于“问题”学生一定要坚持做到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不戴有色眼睛看待学生,耐心细致地了解情况,找到好的切入点,对症下药。

2.建立家校共建渠道。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要想全面、客观的了解、评价学生,就必须与其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定期通电话,甚至面谈,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到该生的整个成长史、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效地帮助自己开展工作。

3.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如宿舍、操场、食堂,让该生感受到师生之间也可以有友谊、有亲情,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心他,永远不会嫌弃他、抛弃他、放弃他的那股“暖流”。

4.发挥班级学生干部作用。定期找学生干部了解情况,有任何异常行为,及时汇报。

5.发挥室友的朋辈辅导作用。找其寝室成员了解情况,了解该生平时喜好,有无较好的朋友以及其个人对社会的态度。

6.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该生向自己寻求帮助时,倾尽所能的帮助他,赢得该生对自己的信任。

经验与启示

在这一案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坚持的力量!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联系最密切的高校辅导员,工作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传统的说教式、训斥式,甚至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方式。21世纪的辅导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掌握过硬的现代化技术,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将工作做实做细做精,在常规工作中求创新,在创新过程中抓稳定,扎扎实实地做好学生工作。

(作者:安徽科技学院资助育人工作室 郑玉莲)